刘毅

  •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的区别(视频)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的区别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均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其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1、腔隙性脑梗死和普通脑梗死相比,一般其病灶更小,病灶一般在2-15mm,而脑梗死病灶均远远大于这些病灶,因病灶小,其相应症状较轻微,甚至在一些不重要脑组织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完全无自觉症状,主要通过检查偶然发现; 2、腔隙性脑梗死主要累及小血管、微小血管的病变,这些微小血管、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常为玻璃样变性等所导致。而普通脑梗死常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居多,有些是心源性栓塞或其它混合因素; 3、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更多与高血压有关,即高血压常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发生; 4、腔隙性脑梗死复发性更高,更易反复出现; 因此与脑梗死相比,腔隙性脑梗死有一系列不同,表现为病灶小、累及血管小、易复发、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等各个方面,但治疗方面目前大同小异,主要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等。
    2023-08-02
  • 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检查(视频)

    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检查
    临床上并无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其可能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很重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大多数是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特殊原因,尤其是动脉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率比较高,危及生命程度较严重。因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具体检查如下: 1、首先做头颅CT,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危及的部位,损害的脑组织结构范围 ; 2、还可做血管检查,包括核磁MRA血管检查,或CTA即CT的血管检查,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为全脑血管造影。一般首推全脑血管造影为核心检查,如果检查发现动脉瘤,需及时手术处理; 3、有时可能还需要配合腰穿检查。
    2023-08-02
  • 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视频)

    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
    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与普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大同小异,因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程度轻,所以针对症状的用药可减少,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剂量,不能过度治疗。 针对病因检查以及病因的处理,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致,不能因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忽略进一步的检查。脑血管的检查、脑血管动脉瘤的处理或血管畸形的处理,均需要按照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进行。 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诊断困难,如果就诊不及时,CT显示的出血不能确定时间,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需要配合腰穿检查进一步确诊,避免误诊、漏诊。因此,如果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建议做腰穿检查进一步判断,需要签字时,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
    2023-08-02
  • 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办(视频)

    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办
    腔隙性脑梗死,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避免吸烟; 2、需规范吃药,目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他汀类及服用银杏叶制剂或三七类药物; 3、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属于小血管病变,可合并微小出血灶,有条件的地方应细化检查,进行核磁血管检查,评估微出血灶数量,指导更精准化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以前称为小卒中,其症状较轻微,即使症状轻微的腔隙性脑梗死亦需重视,因腔隙性脑梗死易反复发生。因每次病灶不大,称腔隙性脑梗死。每次病灶均不超过15mm,但反复发生可积少成多,反复病灶累及后,最终患者亦可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出现痴呆、反应迟钝、大小便功能失禁、老年性暴饮暴食、不知饥饱等症状。 因此对腔隙性脑梗死,尽管每次发作症状表现较轻,但在临床上亦不能忽视。而腔隙性脑梗死常与高血压血管玻璃样变性有关。针对腔隙性脑梗死,尤其需关注高血压危险因素,其它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亦需积极处理。
    2023-08-02
  • 脑梗死病人的出院指导(视频)

    脑梗死病人的出院指导
    脑梗死患者出院指导十分重要,脑梗死现在提倡全流程化管理,从脑梗死预防到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及出院后的健康随访,均为重要环节。出院指导直接保障出院后随访能否落实,有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脑梗死患者出院指导包括以下几方面: 1、需告知患者出院后何为能做,何为不能做,包括饮食、日常起居注意事项,均应给予生活健康指导; 2、出院后用药医嘱,因脑梗死有高复发性,需进行药物预防治疗,且此预防治疗并非短期即可,而是较长时间甚至终身预防,出院指导时,即应给患者一个准确方案; 3、复查指导,建议患者何时复查,包括复查时有哪些重点项目,均应在出院指导中有所体现; 4、需告知患者何种特殊情况应及时就诊,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出现出血性变化等特殊情况时,需及时就诊。因此脑血管脑梗死患者出院,需给予合理出院指导、完整出院指导、有价值出院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脑梗死疾病管理。
    2023-08-02
  • 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的时间(视频)

    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的时间
    脑出血急性期要求必须卧床,但卧床时间长短应根据脑出血疾病种类、出血量、并结合个人危险性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进行动脉瘤的病因处理治疗之前,至少卧床2-3周,且绝对卧床,不允许下床活动。因为起床极易再出血,导致危及生命情况出现。 2、对于普通脑出血,如小量脑出血,一般卧床3-5天不再继续出血后,即可在床上进行活动,一般7-10天后甚至可床边、床周进行活动,卧床时间可相对较少。 3、出血量较大,颅压较高,合并症较多患者,可需卧床时间较长。对于这类患者,根据颅压情况、出血量情况,根据出血、水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可能卧床需2周、3周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脑出血之后卧床时间长短和病情相关。但卧床时会出现深静脉血栓,出现肺栓塞这些风险,因此现在治疗理念中,即使卧床时,需要给予进行一些被动运动,减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
    2023-08-02
  • 脑出血3年恢复正常怎么回事(视频)

    脑出血3年恢复正常怎么回事
    脑出血3年恢复正常为正常事情。随着这些年治疗手段的进步,治疗理念提升,各种治疗手段运用,即使患脑出血,较多患者均会恢复较好。对于大多数脑出血患者而言,通过合理治疗,再配合积极康复,均能生活自理,甚至有一半以上患者可继续工作,继续生活,甚至做些较特殊工种及骑自行车、开车等一系列复杂工作均可。 很多人觉得一旦患脑溢血,这辈子只能偏瘫、卧床,不能恢复。其实并非这样,实际上较多人均可恢复较好,因此脑出血3年后恢复正常,本身是正常事情。
    2023-08-02
  • 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视频)

    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从临床表现分析不严重,因其出血量少,导致的症状严重性比较小,引起的颅高压、并发症如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程度均较轻。但也不能因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放松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最重要的是查找病因,针对病因学进行治疗,部分患者第1次可能少许出血,再次出血时可能致命,无法抢救。 因此第1次即便为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需积极查找病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有无动脉瘤,如果发现动脉瘤需及时处置,摘除,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安全性,而不会因突然再次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不能放松警惕,需要按照标准的流程要求严格休息,保持大便的通畅,不能出现容易诱发危险的情况。
    2023-08-02
  • 大面积脑梗死能恢复吗(视频)

    大面积脑梗死能恢复吗
    大面积脑梗死有些患者可以恢复。大面积脑梗死指较大的血管闭塞后,导致颅内大片状坏死,这些坏死区域常占大脑半球的1/3以上,称之为大面积脑梗死。 因面积大,其症状亦重、危险程度亦高、瘫痪亦严重、功能丧失亦严重,有些患者完全不能说话,甚至有些患者意识不清,有昏迷情况。但并非所有患者均不能恢复。 脑梗死有其特点,刚患病时,可突然患病,症状会较重,尤其大面积脑梗死,在后继5-7天,病情还会进一步加重,但多数患者患病5-7天时即可达到病情高峰期,经过病情高峰期,病情症状即可逐渐改善好转。 因此随着时间推移,即使大面积脑梗死,症状、体征亦会逐渐有好转。对于年轻患者,即使大面积脑梗死,通过正确治疗、合理康复、积极指导,有些患者甚至可基本上完全好转,可生活自理,还可学习工作。
    2023-08-02
  • 脑出血能喝酒吗(视频)

    脑出血能喝酒吗
    脑出血不能饮酒,饮酒会增加复发风险。但需分疾病时期,因不同时期风险不同。如脑出血急性期,再饮酒风险不可控,绝对不允许饮酒。而脑出血恢复期,如脑出血病因是动脉硬化引起,不推荐饮酒,应严格被管控,因吸烟、饮酒这些因素,均会加速动脉硬化发生发展。饮酒可间接导致动脉硬化继续进展,继续易导致脑出血甚至脑梗死发生。 因此对于脑出血而言,不推荐饮酒,饮酒可增加再出血或合并其它病变风险。脑出血患者,需严格管理好自己,无论从生活上、饮食上,还是治疗上,均应进行积极管控。 脑出血患者需做好以下几点: 1、保持心态平和:较多脑出血患者均属于脾气暴躁群体,这些患者脑出血发生率较高,再发率亦较高,因此针对脑出血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 2、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疲劳,不能熬夜,过度疲劳,可诱发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 3、定期复查:脑出血患者吃药较少,常忽略复查。但患脑血管病,即使服药较少,亦需定期进行复查。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