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华

  • 骨髓炎症状表现(视频)

    骨髓炎症状表现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典型症状为恶寒、发热、呕吐、呈败血症样发作等全身症状,体温高达39℃-40℃,局部出现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皮肤发热发红,自然病程可持续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立即减轻,体温逐渐下降形成窦道,病变转为慢性阶段。原发性亚急性骨髓炎起病隐匿,局部症状轻微,多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可出现轻微疼痛和不适,有时可见软组织轻 度肿胀,但无皮温增高和浅静脉扩张。继发性亚急性骨髓炎是急性期骨髓炎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后的阶段,症状减轻但未痊愈,局部肿胀、压痛,若有窦道经久不愈,慢性骨髓炎症状非急性发作,局部症状多而全身症状少。急性期表现为全身疼痛、寒战、发热、局部红肿、压痛、流脓,相对静止期反复发作,时好时坏,20年甚至40年等多年的窦道要警惕恶变的可能。
    2023-08-03
  • 骨髓炎手术后遗症(视频)

    骨髓炎手术后遗症
    骨髓炎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或彻底清创,因其经常造成较大的无效腔以及复杂的骨和软组织重建骨的不稳定性,需要抗生素骨水泥、开放植骨术、可降解的抗生素缓释系统、闭合负压引流术等技术进行治疗。在重建过程中,还需要与精于组织覆盖手术的医师合作,这类手术包括皮肤移植、肌肉和肌皮瓣移植,有时还需要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技术。骨髓炎残余期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包括窦道流脓完全消失、骨质硬化、骨质的血供和强度已正常、邻近组织均出现瘢痕化。如果有窦道存在,皮肤与骨质可粘连在一起,这种组织受伤常导致皮肤破溃,并能引起感染复发,有时难以区分骨髓炎残余期与慢性缓解期。骨髓炎残余期的治疗包括下肢不等长、成角畸形及关节畸形,必要时松解挛缩瘢痕,并用肌皮瓣代替粘连瘢痕组织。
    2023-08-03
  • 多指畸形手术前注意事项(视频)

    多指畸形手术前注意事项
    多指畸形手术前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术前进行全面体检,需身体条件好,血色素10g以上才可手术,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如疖、痈等,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手术,待治疗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手术; 2、术前患肢与正常手指的正侧位X片的对比; 3、术前多指的外观照,患者的正侧位照片,包括手掌,最好有对侧手掌放在一起的对比照片。照片中显示最好有对指、对掌活动的照片; 4、术前患手清洁; 5、术前医患双方共同决定手术方案,有些多指的治疗方案有选择性,不同的手术方法优缺点不同,难度风险预后也不同。术前主刀医生需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根据患儿畸形特点、家长的意愿与侧重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视频)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
    慢性骨髓炎手术指征主要以下几点: 1、病灶周围软组织纤维瘢痕化、骨骼受侵蚀造成缺血坏死、骨质反复炎性增生、骨质硬化、髓腔封闭、脓液积聚和死腔形成等,机体免疫力和药物难以达到病灶的局部,为细菌潜伏和繁殖提供条件; 2、慢性窦道形成并长期存在,而且窦道长期存在,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窦道周围皮肤产生癌变; 3、耐药菌株产生、混合感染等,难以筛选出有效抗菌药物,慢性骨髓炎病人往往在做细菌培养时,骨内细菌和窦道细菌不一致,所以在术中取样,不光在术前要取样,术中取样时还要做到术中多处取样,来达到选择敏感抗生素的目的。 基于以上原因,慢性骨髓炎治疗注定是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原则,如炎症急性发作时脓液引流不畅,导致全身中毒反应,急性炎症已控制,包壳骨形成后有室腔或者窦道,都建议手术治疗。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可以痊愈吗(视频)

    慢性骨髓炎可以痊愈吗
    彻底清创是慢性骨髓炎治疗关键。现在骨大段切除术是根治骨髓炎理念,越来越被关注。术中形成的大段骨缺损可采用骨搬移术治疗。应用该技术治疗骨髓炎是治疗技术的一次革命,部分医院采用伊里扎洛夫环形外固定架,通过骨搬移治疗慢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取得良好疗效。其适应症是局部炎症感染蔓延骨干,大段骨被脓液侵蚀、浸泡出现缺血坏死,彻底清创不容易,感染不容易控制,大段病骨切除与彻底清创同时进行,在彻底清创基础上接着将感染骨干整段去除,慢性骨髓炎可以得到根治。
    2023-08-03
  • 什么是腓总神经卡压症(视频)

    什么是腓总神经卡压症
    腓总神经卡压症顾名思义就是腓总神经受到卡压引起的综合征。腓总神经在腓骨颈骨筋膜管内被卡压引起本病,损伤和体外压迫为常见病因,主要表现为足与小腿外侧痛、麻木、运动障碍、踝背伸及指背伸无力,踝外翻力减弱或消失,小腿外侧及足外侧可有感觉障碍。腓骨颈处可有压痛和Tinel征。最常见的是在手术后,病人比较瘦,肢体外旋导致神经压迫,或者石膏压迫导致神经症状。腓总神经卡压出现症状后如果发现及时,保守治疗效果良好,消除病因,比如解除压迫,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电疗、指导功能锻炼后,观察恢复情况,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没有明显恢复,或者因为包块压迫引起,需要通过手术探查、松解,取得良好效果。
    2023-08-03
  •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视频)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
    感染性骨不连是骨科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因感染而阻碍骨愈合,骨愈合停止,直至无法实现骨愈合的状态。因此无论急性骨髓炎或慢性骨髓炎,均可由于骨切除而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有时也可因为炎症骨吸收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的病型多种多样,包括骨髓炎治疗后感染复发致常年骨愈合停止的情况,或者伴有急性炎症、感染已经控制但仍存在骨不连的情况。其基本治疗策略为控制感染,术前进行X线、CT、磁共振检查,把握病变情况,决定切除范围,包括骨修复重建的方法,这些术前计划都非常重要。最终决定影响着在术中用肉眼确定的切除范围,这个判断必须熟练。一般清除后需无不良肉芽组织,直至可观察到出血。因此,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应到专门治疗骨髓炎的专科进行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外伤感染或术后感染; 2、接骨板固定骨髓炎:髓内钉固定后骨髓炎,针道骨髓炎; 3、骨肿瘤术后感染; 4、感染性Charcot关节:先天性脊柱裂孔、骶尾部畸胎瘤等疾病因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减退、局部压疮、破溃深达骨质致骨坏死、骨吸收,形成感染性骨不连,甚者大段骨缺损; 5、全身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肝肾衰竭、慢性缺氧、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等。 感染性骨不连形式各种各样,每一种形态的骨不连治疗方针有所不同。Muller将骨不连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血管丰富型及肥大型,骨折端富有活力,可产生明显的生物反应。一般分为以下几型:(1)象足形骨不连:主要由于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牢固,制动不充分或者负重过早所引起;(2)马蹄形骨不连:骨折端轻度肥大,骨痂很少,这是由于钢板和螺钉固定不牢固,有少量骨痂形成,但不足以连接骨折端,并且可能存在少量的硬化;(3)营养不良型骨不连:骨折端缺乏骨痂,主要发生在骨折端明显移位分离或内固定时骨折端未能准确对位。第二大类的骨不连是缺血性骨不连,也叫萎缩性骨不连,里面也分了几型,包括:(1)扭转楔形骨不连:特点是两骨折端中间有一块缺乏或无血供的骨片,可于一端愈合,而另一端没有连接,主要见于钢板螺钉固定的胫骨;(2)粉碎性骨不连:存在一个或多个死骨片,无任何骨痂,多见于钢板断裂时;(3)缺损性骨不连:主要发生于开放性骨折、继发性骨髓炎或因肿瘤切除的部分骨干;(4)萎缩性骨不连:中间骨片缺失,缺失区被瘢痕组织所填充,骨折端出现萎缩、骨质疏松。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方法(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方法
    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因感染性骨不连病情各种各样,可分为多种类型,有感染已经控制的骨不连,也有感染正存在的骨不连,要细致地听取患者的病史和全部经过,并认真阅读整个病例中的X线检查。如果有可能要争取之前的主治医师提供情况,未确定是否有感染要充分考虑以下检查: 1、单纯X线检查:X线检查表现为骨缺损和无骨缺损两种,还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萎缩性骨不连和肥大性骨不连,如果伴有死骨则表现为骨硬化; 2、CT检查:高能CT可把握假关节,以及在单纯X线上不能判断的X线状态都能够进行客观地判断; 3、磁共振检查:由感染的局部能够充分的判断骨髓内的病灶范围和周围炎症,波及瘘孔都能被描绘,病灶范围在骨髓内有扩大的情况。最终切除范围和病灶清除范围,要在术中用肉眼观察来决定,PET-CT也被应用于临床。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
    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则有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可能。慢性骨髓炎的危害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复归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发生骨折手术后的急性感染,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尽早进行适当治疗。及时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不会发生骨坏死,但若不经适当治疗,复发率依然很高。原则上必须进行手术,不手术仅依靠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一旦完全进入慢性化,可成为难治性骨髓炎,反复再发,复发的危险性高,非手术治疗困难。因此最好在没有进入慢性化之前,早期进行有效治疗。骨折等外伤性骨髓炎发生骨缺损,在有异常性呈现时可表现为假关节,需要进一步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2023-08-03
  • 骨关节感染如何预防(视频)

    骨关节感染如何预防
    骨关节感染防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尽可能纠正人体防御低下状态,及时清除与发病相关直接危害因素,可预防或减少人群感染率; 2、改善营养,主要以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失为主; 3、预防接种,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主要指免疫血清球蛋白,适用于有严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免疫球蛋白对易感人群可减轻症状或预防感染。主动免疫是指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接种肺炎球菌、嗜血杆菌及脑膜炎球菌菌苗,提高机体对上述病菌免疫力; 4、防止交叉感染、保护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认真清创; 5、合理使用抗生素。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