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姗

  • 自恋型人格障碍怎么办(视频)

    自恋型人格障碍怎么办
    自恋型人格障碍最主要评估共病,看有没有其他的精神障碍,如是不是有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抑郁障碍等。这些评估的共病是治疗重点。如果发现有共病,则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尽快改善共病。当共病治疗好后,或者该患者并没有合并其他疾病,而单纯的是自恋型的人格障碍,这时建议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然后发觉自己自恋特点背后的原因,跟其内在的需求,这时心理治疗会起得比较好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经过评估如果发现并没有共病,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即便是药物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
    2023-08-03
  • 自恋型人格障碍能治好吗(视频)

    自恋型人格障碍能治好吗
    自恋型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的亚型,人格障碍指一个人普遍的应对日常生活、应对人际关系、应对决策普遍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可能在幼年时期已经形成这种普遍模式,出现障碍,则更多的是调试、调整,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生活。治好的情况就是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而并不是完全把特点消失掉、消除掉。只要患者可以很好的适应环境,很好的发挥其潜力,与周围的人,与世界、环境和谐相处。大部分人通过心理治疗可以获得很大改善,但是完全治好,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与自己的内心和谐,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达到的。
    2023-08-03
  • 表演型人格障碍怎么办(视频)

    表演型人格障碍怎么办
    表演型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的亚型,关于人格障碍要评估其有没有共病,即有没有共同发生其他的精神障碍的疾病,如是否有癔症即分离转换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如果有共病,则重点是治疗这些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对人的损害会更大,比人格障碍的损害更大。这时通过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去治疗共病,当把共病治疗好,或者评估了这人并没有其他的共病,单纯的针对表演型人格障碍,可能会建议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会相对较好的改善人的行为模式、应对机制和其与人际交往的互动的模式,进而帮助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跟水平。
    2023-08-03
  • 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视频)

    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社交恐惧症指局限于特定的社交场合所出现的焦虑发作,既然是一种焦虑发作,就具备焦虑的表现。所谓的焦虑障碍就是指同时具备两类特点: 1、心情紧张、恐惧、害怕、不安,在社交恐惧中就会体现为害怕被别人注视,怕别人笑话、怕别人嘲笑,怕表现得不好被他人评头论足,怕不好的评价等; 2、除此以外还会有生理的反应,多半是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比方脸红、心悸、出汗、手抖、想去厕所,然后恶心、头疼、头晕甚至眼前发黑等。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既有心情的恐惧、不安、紧张,又有生理这一系列的反应就称之为社交恐惧症。这种情况是在特定场合下才有,如果不需要在社交环境下,可以安然无事,没有任何症状。
    2023-08-03
  • 社交恐惧症的定义(视频)

    社交恐惧症的定义
    社交恐惧症是指局限于特定的社交场景下出现的焦虑发作,本质上属于焦虑障碍。这种焦虑包括两方面: 1、心理紧张、恐惧、不安,害怕被人嘲笑,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别人瞧不起; 2、同时伴有生理的反应。生理反应是以自主神经紊乱为主,比如脸红、心跳、恶心,有解二便的想法,有手心出汗、手抖等。 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社交恐惧的主要表现,往往还伴有社交回避或者是退缩,本来应该去的场合,可能会想尽方法不愿意去或者是临阵脱逃等。这种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尤其在少年中是相对常见的问题。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不用恐慌,因为很常见,办法也很多,持续时间比较长,还是要建议及时的就医。
    2023-08-03
  • 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视频)

    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
    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有两个层面,具体如下:1、行为层面:一个人通过刻意的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消耗,来实现明显的不健康的低体重,刻意通常表现为节食、过度运动、使用导泻药、利尿剂,来实现体重的下降,这是最核心的行为表现;2、精神心理层面:主要表现为人对于体型、体重,持久的歪曲认知,这种认知不能通过科学知识、健康宣教来纠正。这类人对于胖有病理性的恐惧,对于瘦有无止境的追求,他们恐惧、拒绝维持健康的正常体重;所以在临床上会呈现一个人由病前正常的持续体重,通过一系列措施,如节食、运动消耗,导泻药的使用等,得到了不健康的低体重,并且伴发了饥饿的相关躯体症状,如脱发、闭经、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是神经性厌食的主要表现。
    2023-08-03
  • 癔病怎么治疗(视频)

    癔病怎么治疗
    癔病是很早的说法,现在医学分类叫做分离转换障碍。这类障碍的治疗可能目前主要还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还有要进行健康的宣教,排除生理问题,器官损害。但是现在出现了障碍困难,可能跟适应不良或者事件打击有关系,生理的反应与不适可能是对现实困难和不良事件的反应。此外这种健康宣教之后要给予支持,避免指责,给一些转移的建议,不要去过分关注生理的不舒服。 如果这个时候病人愿意,事后需要建议心理治疗,看具体的发病的表现,比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系统家庭治疗都可以改善分离转换障碍。癔病可以用的药物,但是大部分人单纯癔病病,可能不需要药物的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好。但是癔病的患者往往合并其它疾病,比如失眠、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其它的疾病。当合并了其它疾病,这个时候就需要药物治疗其它的疾病,如果药物效果比较好,其它疾病有了缓解,癔病的发作也会减少甚至消失,所以是否用药,其实取决于有没有其它的共病情况。
    2023-08-03
  • 如何走出疑病症(视频)

    如何走出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个疾病,是过分的担心自己生病的问题,这种过分的担心使得医学分类属于焦虑障碍的一大类。焦虑障碍的治疗分为两部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心理治疗就可以改善症状,可走出疾病的困扰。如果情况比较复杂比较严重,根据情况不同,专业人员会提供药物治疗的建议。除了见医生,由医生来帮助,自己很多时候会有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苦闷。如果是这种时候建议能够扩展生活的内容与方向,比如避免过分围绕疾病的生活,有些患者整天终日学习医学知识,翻阅医学科普杂志,观看医学节目,过分的关注就会深陷其中很难摆脱。而拓展思路,比如去增加运动,走向户外,学习新技能,使注意转移,反而有助于早日改善疑病症的问题。
    2023-08-03
  • 产后抑郁的原因及症状(视频)

    产后抑郁的原因及症状
    产后抑郁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与抑郁症的病因相同,仍处于探讨阶段,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也可能与脑内的神经生物学异常紊乱或与环境有关,早年儿童期成长的不良事件、遭遇,以及成年后的环境压力、职场问题、人际关系等。但产后有部分诱因可与产后抑郁有关,比如激素下降、家庭环境变化、人际关系复杂以及妈妈身体情况虚弱等诱因触发,促使抑郁发生。产后症状与抑郁症状相同,通常有以下几种症状:1、心境症状:患者经常兴致不高,没有乐趣、愉快感,总觉得很难过,不易有开心、积极的感受;2、脑力症状:脑部反应比较慢、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3、躯体症状:通常该症状在产后抑郁比较常见,即便有睡眠机会也较难睡得好,早醒、入睡难或频繁醒来、频繁中断等,同时伴有食欲下降、没有胃口,体力下降,容易出现疲乏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的躯体不适,如头疼、头晕、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
    2023-08-03
  • 如何调整厌学情绪(视频)

    如何调整厌学情绪
    调整厌学情绪,应根据厌学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通常人类生而具有学习探索的欲望,如果出现厌学情况,应该先了解厌学的原因,比如是否存在抑郁症,可以使人脑无法较好集中精力,从而觉得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如果出现人际交往困难,不会与老师、同学交往,也会导致厌学。部分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有偏颇,比如对正常的人际交往有过分恶意的理解,这时再加以妄想,从而无法去学校学习。明确厌学原因后,针对原因解决问题,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因压力厌学,如同学、老师、竞争、考学等压力,不会处理应对,可以教授应对困难的方法。比如放低目标,争取同学的理解跟合作,学会应对困难,进而重燃对知识、对学习的兴趣。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