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 疤痕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疤痕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严重影响形态和功能的疤痕,通常需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疤痕切取后的缺损面积,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小疤痕可直接进行疤痕切除,顺其张力线进行改型,可达到较好效果。若中等程度缺损,可选用局部皮瓣修复,使其达到良好效果。因临近区域皮肤颜色和质地最为接近,修复后可达到外观一致。对于某些严重疤痕,创面较大的情况下,通常选用植皮或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
    2023-07-30
  • 小儿脑瘫怎么做康复治疗(视频)

    小儿脑瘫怎么做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的康复主要应根据症状,包括智力、语言、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药物主要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中医的针灸、推拿,针灸、推拿的同时需指导小儿家长进行康复运动,如点穴疗法等对下肢做相对较强的刺激,后期要放松过高的肌张力,可通过推拿放松疗法、音乐疗法。
    2023-07-30
  • 腹股沟疝气术后的注意事项(视频)

    腹股沟疝气术后的注意事项
    腹股沟疝术后原则上可以正常活动,但需注意如下几点: 1、小儿要尽量避免哭闹、咳嗽或者用力排便等现象; 2、老年腹股沟疝术后需注意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 3、减少腹股沟疝的复发,保持健康体重,加强腹壁肌肉锻炼,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避免重体力的劳动。 随着科学的进步,对于成年腹股沟疝,选择做无张力修补术,其复发率非常小。
    2023-07-30
  • 胸部创伤怎么处理(视频)

    胸部创伤怎么处理
    胸部创伤的处理方法如下: 1、单纯胸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只需同普通外伤一样进行简单处理即可; 2、张力性气胸可能危及生命,此时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患者需紧急进行胸腔穿刺; 3、开放性气胸的患者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4、胸部肋骨骨折的患者需进行适当的固定、制动,然后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2023-07-30
  • 鼻中隔偏曲微创手术过程(视频)

    鼻中隔偏曲微创手术过程
    鼻中隔微创手术的过程,是患者在手术室全麻后采取半坐卧位,用鼻内窥镜进入鼻腔,在监视器下把鼻腔的结构放大5-6倍,再进行操作。可清楚的观察到鼻中隔的软骨和鼻中隔的骨部,如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接近鼻梁处,以及翼骨和翼鼻软骨。鼻中隔微创手术是切除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骨部及鼻底之间的张力带,张力消失后鼻中隔平直,手术效果较好。
    2023-07-30
  • 鼻中隔偏曲微创手术恢复得快吗(视频)

    鼻中隔偏曲微创手术恢复得快吗
    鼻中隔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相较传统额镜下肉眼进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恢复有明显优势,且微创手术后,仅是切除鼻中隔的张力带,鼻中隔的大部分软骨和骨部仍得到保留,术后患者可很快恢复,可以尽早融入正常生活,不影响正常生活。还可应用术后不填塞的方法,鼻部没有填塞物,可减轻鼻塞感,不会产生头疼症状,术后恢复快且反应轻。
    2023-07-30
  • 剖腹产是拆线好还是不拆线好(视频)

    剖腹产是拆线好还是不拆线好
    剖腹产后拆线与否不能一概而论,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可吸收线疤痕较小,可免除拆线的恐惧和疼痛感;对于特殊体质的患者,可吸收线不能被机体吸收而出现排异反应,导致皮肤出现渗液、化脓,应及时进行拆除。对于脂肪较厚、切口张力较大或者出现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的患者,应选择可拆除的普通丝线进行皮肤缝合,以利于伤口愈合。
    2023-07-30
  • 怎样判断新生儿脑瘫(视频)

    怎样判断新生儿脑瘫
    临床上,诊断小儿脑瘫需满足四项必要条件及两项参考条件,具体内容如下: 四项必要条件: 1、运动发育落后和运动姿势异常; 2、肌张力出现异常; 3、神经反射异常; 4、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 两项参考条件: 1、存在相关病因:如早产、缺氧等; 2、影像学诊断或电生理辅助检查诊断:如脑CT或者核磁共振等。
    2023-07-30
  • 未满月新生儿脑瘫表现有哪些(视频)

    未满月新生儿脑瘫表现有哪些
    在临床上,新生儿不轻易诊断为脑瘫,一般定义为脑损伤,如出现以下症状,需引起重视: 1、喂养困难:黄疸异常、哺乳无力、吐奶、呛奶或食量小等; 2、肌张力异常; 3、颅内压较高:平躺时易哭; 4、易激惹、哭声洪亮、音调高; 5、反应异常:肢体不协调、表情迟钝; 6、既往病史:早产、缺氧等。
    2023-07-30
  • 小儿脑瘫如何进行家庭康复训练(视频)

    小儿脑瘫如何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康复包括运动康复、智力康复和言语康复,其中运动康复有如下几个方面: 1、竖头训练:通过调整患儿头部角度,让头部保持正立位: 2、上肢训练:持物训练,练习抓取筷子、落积木等; 3、下肢训练:保持正确的站立位,练习迈、跨步等,若患儿肌张力过高,在取坐位时,双腿之间可放一软枕;站位时,可成骑马状站立。 家长需根据患儿的实际能力、实际水平及发育水平进行合理的内容安排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