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强

  • 长节段骨缺损治疗方法(视频)

    长节段骨缺损治疗方法
    长节段骨缺损是骨科的疑难杂症,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骨移植术,骨移植术包括自体骨移植,比如常用的取髂骨进行植骨治疗。还包括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带血管的骨头移植效果更好,可以相当于正常骨折愈合一样,愈合更快、更有保证。除了自体骨以外,还有同种异体骨,还包括人工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骨是指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先提供一个支架,然后通过营养液可以让人类骨细胞在支架上生长,从而形成一块骨头,这是目前比较新的技术。还有骨搬移技术,这属于俄罗斯的方法,通过环形外固定架的调整可以将骨头延长,从而解决骨缺损。膜诱导技术也是比较新的技术,先把感染灶彻底清除,清除以后在感染部位用加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填塞到里面,抗生素骨水泥会诱导形成一层膜,膜里边有非常多的生长因子,在膜下植很多骨头,该膜可以促进植骨愈合。更先进的还有基因治疗法,通过基因来产生各种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的生长。其它配合物理疗法,如电刺激、超声波、高能震波等,可以加速骨质的生长愈合。
    2023-08-03
  • 什么是骨感染病(视频)

    什么是骨感染病
    骨感染病是指致病菌通过各种播散途径如血液播散,局部如开放性外伤或身体附近的感染灶等途径,扩散到骨质内然后在骨内存留,致病微生物突破机体防御屏障以后,在局部形成感染病灶。病灶可以累及骨髓、骨皮质、骨膜以及骨的周围组织,即骨头周围的软组织都可以受到累及。无论是血源性传播,还是通过直接传播,如果仅仅在骨皮瓣上存在细菌,不足以造成骨髓炎。骨骼的解剖生理学因素、疾病,病人本身伴有疾病、营养不良或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即身体首先有抵抗力下降的情况,这时细菌进入体内才会引起感染。
    2023-08-03
  • 骨感染病常见哪些疾病(视频)

    骨感染病常见哪些疾病
    骨感染病常见于全身和骨的局部抵抗力被消弱的患者,全身抵抗力下降如病后体质比较虚弱、营养不良、年龄比较大、高龄患者,受寒、疲乏,免疫系统缺陷如艾滋病或肾功能衰竭,另外还有糖尿病以及酒精中毒,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或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如应用激素或抗癌药物等,均会对机体免疫力造成负面影响,损害机体的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机体细胞本身容易到感染灶聚集,有病变时便不容易往感染灶聚集,所以降低了细菌的清除率,并且人体的免疫当中有一个成分叫补体,全身抵抗力不好时,补体成分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有利于骨髓炎的发生。骨骼局部抵抗力的降低,一般多见于局部受到损伤,受到损伤以后造成骨和附近组织的小出血和细胞破坏,因而细菌容易停留繁殖。还见于创伤如各种开放性骨折、手术侵入性操作,直接使骨内存留细菌引起骨头感染。
    2023-08-03
  • 什么是骨放线菌病(视频)

    什么是骨放线菌病
    放线菌属于真菌的一种,放线菌病是由牛型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多窦道性肉芽肿炎症。放线菌的感染多发病于面颈部、胸腔和回盲部即回肠、盲肠部位,在国家西北省份比较多见。骨放线菌病一般是由于软组织放线菌病直接蔓延而来,常见于软组织发病部位进行扩散。骨内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上颌骨、下颌骨、颅骨,都是来源于面颈部及口腔内感染。肋骨和胸腔来源于胸膜和肺感染,盆骨和腰椎来源于回盲部感染。一般先发生软组织感染,然后蔓延到骨。放线菌内产生的脓液会经过弯曲的窦道向各处蔓延,脓液内含有一种淡黄色硫磺颗粒样菌落,这是放线菌的特征性表现,一般只要看到硫磺颗粒样菌落都可以重点考虑放线菌感染。肉芽肿软化部和瘢痕部相互交错并且有许多瘘管是本病的特点。放线菌病局部侵蚀性特别强,无论是血管、神经、皮肤还是骨质,都不能阻止其蔓延。因此病变进行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扩散和局部浸润,骨质疏松和骨质致密互相交错是本病的特点。该病很少形成死骨,一般患者都会有慢性病容即长期有慢性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不规则发热,化验显示白细胞增高,病变局部皮肤增厚而变硬,表面不光滑,呈棕红色。
    2023-08-03
  • 软组织感染用什么消炎药(视频)

    软组织感染用什么消炎药
    常见的浅表局限性的软组织感染,比如疖、痈、脓肿,蜂窝织炎,致病菌相对比较简单,比较明确,主要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这2种细菌是最常见的。消炎药,涉及到两方面,一个是全身用药,一个是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首选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的消炎药,先选一种消炎药以后,一般可以先选头孢一代,比如头孢拉定、头孢替安,治疗之后,根据治疗后的反应,3-4天都会有效果。如果经过治疗3-4天没有效果,需要调整抗生素,换成更高级别的药物或者换其它药。 软组织感染有破溃,有分泌物流出来,可以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同时做药敏试验,通过化验了解是什么细菌生长,然后用什么药能杀死,可以帮助选择消炎药,这是全身用药。 局部的外用药,现在就是莫匹罗星软膏,是比较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同时夫西地酸乳膏,也是可供选择的比较好的药物。传统上大伙原来用的比较多的,比如红霉素软膏、青霉素软膏,或者是氧氟沙星乳膏,这几种药物因为渗透性比较差,容易产生交叉耐药或者多重耐药,所以不宜选用或者不能作为首选。
    2023-08-03
  • 甲沟炎怎样修指甲(音频)

    甲沟炎怎样修指甲
    讲解医师:靳国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东花坛院区骨髓炎科
    甲沟炎又叫嵌甲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趾甲剪得太短,在穿鞋的时候趾甲远端的皮肤受到挤压,就把趾甲远端包裹住,趾甲在长的过程中会刺激到皮肤,再加上细菌感染就发生了感染。所以要求剪趾甲一般要留得长一些,剪趾甲都习惯于剪成弧形的,两边就会低于皮肤。正确的剪趾甲方法是要剪成平的,而不是弧形的,并且趾甲两边要高于皮肤,不能低于皮肤,这样趾甲在生长过程就不会刺激皮肤。所以要把趾甲剪成平的,并且趾甲两边要高于皮肤,主要注意这两点。
  • 骨髓炎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骨髓炎是怎么引起的
    骨髓炎主要是骨头感染,感染主要是由于致病细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骨头里面,并且在里面存留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形成局部感染病灶,就是骨髓炎。细菌进到骨头的途径一般有3种: 1、血源性,通过人体的血液循环到达骨头,首先在身体其它部位有化脓性的病灶,比如脓肿、疖子、痈或者扁桃体发炎、中耳炎,细菌入血,入血之后细菌随着血液进到骨组织里面,从而引起骨髓炎,这种骨髓炎称为血源性骨髓炎,比较多见于小儿,经常多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也就都发生在大腿骨、小腿骨的两端,是血源性途径; 2、创伤性途径,比如严重的外伤造成开放性骨折,造成骨折端直接跟外界相通形成污染,包括骨折做手术,或者进行穿刺、注射治疗,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者各种原因,将致病菌直接带到骨头里,引起骨头感染; 3、蔓延性感染,就是在骨头的附近有软组织感染,软组织感染后引起的感染逐渐蔓延到骨头上,比如手指或者足趾远端脓性指头炎,软组织感染,再进一步扩散,引起骨髓炎,包括化脓性关节炎,也可以引起关节相对应骨端的骨髓炎。 是不是细菌进到骨头里面就一定引起骨髓炎,并不总是这样,一般情况下,只有细菌进到体内,正好病人的抵抗力比较低,比如患病期间营养不良,或者免疫系统异常,这些因素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还有比较常见的,小孩子正好这段时间扭伤,扭伤之后骨头受伤了,局部抵抗力也会下降,这种情况下才会发生骨髓炎。
    2023-08-03
  • 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的最佳切口(视频)

    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的最佳切口
    脓性指头炎因为在指端,四周都可以选择切口,切口种类确实特别多,选择合适切口最终的目的,一个是有利于清创,再一个减少对指端触觉的破坏,并且有利于切口引流,包括必要时进行灌洗,可以在触痛就是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切开。要避免切口跨过远侧指间关节,避免跨过远侧指间关节的皮肤横纹。不主张切口到达或者跨越指尖,就是不主张切口到达指尖,指尖触觉比较重要,指尖如果有切口形成瘢痕,瘢痕比较难看,常伴有疼痛性的过敏,包括碰到物品有明显的触痛,会造成拿捏物品困难。最佳的切口,就是在触痛最明显处切口,如果在指腹中央,可以在指腹直接采取纵行切口;在指腹一侧,采取单侧纵行切口,单侧纵行切口注意不要超过指尖,近侧不要超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
    2023-08-03
  • 急性骨髓炎严重吗(视频)

    急性骨髓炎严重吗
    急性骨髓炎确实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全身的表现和局部的表现。全身的表现主要是急性骨髓炎起病比较急,一开始都会有比较典型的恶寒、高热、呕吐,呈败血症一样地发作,在发病之前,会有一定的前驱症状,比如全身倦怠,进而全身酸痛,食欲缺乏、畏寒,严重的时候可伴有寒战,多呈驰张高热,体温达到39℃以上,同时脉搏增快,口干、食欲缺乏等,伴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患者烦躁不安,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以及感染性休克等表现。病人会有脱水和酸中毒,新生儿和乳儿表达不清楚,表现的容易兴奋,不吃奶,换尿布的时候哭闹,因为高热或者呕吐,以为是呼吸道疾病或者肠道疾病,经常就诊小儿科。局部表现也会比较严重,急性骨髓炎早期都会有局部的,髓炎发病部位会有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呈搏动性的疼痛呈跳痛样,是由于细菌在骨干部位骨髓内繁殖,局部会有严重充血,因为炎症还有炎症渗出物,引起骨内的骨内压增高,骨内压力特别高,出现剧烈疼痛,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病人经常把肢体放在保护性的姿势,以便减轻疼痛,一般是拒绝主动和被动活动患肢。
    2023-08-03
  • 骨髓炎出现窦道是怎么回事(视频)

    骨髓炎出现窦道是怎么回事
    窦道实际上属于慢性骨髓炎的一部分,窦道一般是指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小破口,从破口会经常往外排脓甚至会有碎骨头。该小口一般比较深,会跟深部的骨感染灶相通,其形成过程大致是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时,通常在骨端发病,医学上叫干骺端发病。在干骺端会形成脓肿,脓肿会造成局部压力增高,这时候脓液可以沿着骨皮质上的管道向外扩散到骨膜下,先形成骨膜下脓肿。脓液再进一步穿破骨膜以后会形成软组织脓肿,软组织脓肿集聚脓液多时,要向皮肤表面破溃,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严重的开放伤或骨折手术后,感染会在骨折断端和内植物周围形成脓肿,穿破皮肤后会形成窦道,脓液经过窦道排出以后炎症会有所缓解,原因是由于把感染物质大大减少后,所以炎症会暂时有所缓解。这时经过治疗甚至可以暂时使窦道闭合,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感染复发时窦道可以再次破溃,有时甚至从其它部位破溃,形成多处窦道。窦道是慢性骨髓炎的表现,窦道使骨的感染灶直接与外界相同,这样外界的污染细菌也容易进到骨感染灶内,从而形成混合的细菌感染,即造成多种细菌感染。因为窦道总是有渗液、脓液往外排,会刺激窦道周围皮肤,反复刺激20-40年,窦道周围的皮肤可以形成癌变,即会变成皮肤癌,一般以鳞状细胞癌居多。一旦发生癌变,治疗起来就会非常麻烦,预后也更差。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