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霞

  • 面神经炎的预后(视频)

    面神经炎的预后
    面神经炎急性起病,绝大多数为一侧性,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面神经炎治疗的原则早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缓解神经受压,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主要治疗原则。面神经炎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约75%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不遗留有任何的后遗症。有的患者会出现面肌痉挛及面肌的抽搐,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连带动作,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角膜炎及面部肌肉的瘫痪。糖尿病患者出现面神经炎后,一般预后较差;对于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饮酒的患者,患有面神经炎之后预后不好,而且引起面肌痉挛的几率较正常患者发生率高。因此有面神经炎的患者都是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判断面神经炎预后优劣的较好的方法是采用肌电图与电兴奋的测验,肌电图检查与面神经传导功能的测验,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复的程度有相当的价值。可在起病2周后进行该检查,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个月内痊愈,不留后遗症;神经部分变性者需要3-6个月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或者不恢复;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能遗留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少数病例还可能出现鳄鱼泪等进食时病侧眼泪流等并发症。
    2023-08-02
  • 面神经炎注意事项(视频)

    面神经炎注意事项
    面神经炎是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前期不怎么重视,再加上对这类病不够了解,致使病情加重,给身体造成更严重危害。得了面神经炎首先应及早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了解患病病因,配合尽早治疗。千万不要去轻信一些偏方和土方法,早期要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的B族维生素治疗,并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面部受凉、受寒。急性期过后要继续给予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以及给予正规针灸、理疗、功能康复等治疗,以最大限度减轻后遗症。 面神经炎患者有以下禁忌: 第一、忌辛辣,很多面神经炎是由于中耳炎或者脑膜炎等疾病引发而来的,患者吃辛辣食物或吸烟、喝酒,都会加重中耳炎等原发病病情,从而加重面神经炎病情。忌油腻,寒风来袭经络可能会导致面神经炎的发生,特别是油腻食物,不利于寒风的疏散,导致面神经炎难以治愈,所以应该不吃为佳,精神紧张早可加重病情; 第二、患者大多数突然发病,难免出现精神紧张,产生焦虑的情绪,这时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身心都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以免再次受凉,患病后无论哪个季节,都应该保护患侧的面部,避免吹空调,冷水洗脸,外出戴口罩、围巾,并患侧面部的每日热敷;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的恢复: 第一、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 第二、进食要细嚼慢咽、少量多餐; 第三、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第四、充分的休息,睡眠要节律,避免熬夜和睡眠的不规律等。
    2023-08-02
  • 轻微面神经炎多久能好(视频)

    轻微面神经炎多久能好
    面皮炎急性起病绝大多数位于一侧,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垂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撅嘴等动作。 轻微面神经炎指的是上述症状非常轻,通过住院3-4周的积极治疗,一般可在2个月恢复,但需要患者配合,包括按时服药,面神经操锻炼,及避免外出受凉、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如果病情特别严重,外人很容易识别出面部异常,如言语不清,流涎及口角歪斜,眼睛不能闭合等情况。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肌梗塞等,预后就比较差,治疗周期可能相对较长,需要3-8个月甚至1年的恢复,且常可遗留后遗症。同时入院治疗期间还需进行面神经肌电图来评估,一般在发病后1周进行此项检查,损失程度在30%以内是可以完全恢复的,但如果大于30%则治疗周期较长,且会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
    2023-08-02
  • 良性位置性眩晕如何预防复发(视频)

    良性位置性眩晕如何预防复发
    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脱落的耳石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流动。良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较多,如年龄、性别、偏头痛、头部外伤等因素。良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突然,症状发生常与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平时要注意避免快速起身,患者坐下的时候也要缓慢。对于患者而言,可在发作之后做一些颈部锻炼,在前庭功能习服训练后,能够减轻眩晕发作的症状,减少眩晕发作次数,达到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目的。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后的患者,注意在复位后24-48小时以内禁止高空作业、开车等、避免剧烈运动。复位后3天内最好不要平卧,睡眠时可以侧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枕头。对于老年患者独自活动时要注意防止跌倒,复位后避免头部的剧烈运动,头部过伸、过仰,防止耳石再次脱落。有的患者合并有焦虑、抑郁、失眠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可减少良性位置性眩晕复发。
    2023-08-01
  •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症状(视频)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症状
    良性位置性眩晕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特发性,其实也称为原发性,即没有任何的原因,占眩晕总数的50%-97%;另外为继发性占发病的一半甚至是更少,比如头部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性耳聋、中耳炎、中耳内耳手术后应用耳毒性的药物等,均可出现良性位置性眩晕。 所以患有上述疾病后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需要考虑可能是良性位置性眩晕,需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证实并给予相应治疗。 常见症状是在某个特定的体位变化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反复发作的眩晕,患者感到天旋地转,不能控制身体方向,也不敢睁眼,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多次反复发作后,患者有对特定体位的恐惧感。如果眩晕发作时是在直立体位,易发生跌倒。老年人有合并骨折及硬膜下出血、脑出血的风险。
    2023-08-01
  • 良性位置性眩晕可以自愈吗(视频)

    良性位置性眩晕可以自愈吗
    良性位置性眩晕主要是由于出现耳石脱落引起,通常临床症状可以出现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眼震实验检查是阳性可以明确诊断,一般情况下此病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有自愈倾向,轻微良性位置性眩晕也是可以自愈,患者可借助自身免疫力及自身体位恢复,达到治愈目的。如果发作症状较轻、发作的次数较少,可以单纯通过手法复位进行完全治愈;但是部分患者症状重,发作次数多,且每次发作后伴有持续的头昏不适及消化道症状,则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和抗晕药物,必要时可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比较严重的或者反复发作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不能自愈的,需要通过手法复位来治疗。有的人是通过多次手法复位,大部分人通过药物治疗无效,平时也是需要尽量注意预防,避免熬夜、劳累等,可减少疾病复发。
    2023-08-01
  •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检查方法(视频)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检查方法
    如果平时身体健康的年轻患者出现特定体位变化时短暂眩晕发作,没有其它伴随症状和体征,通过问诊后基本排除其它疾病,可以用变位诱发试验明确诊断。如果具有心脑血管及其它症状体征的老年人,也要考虑继发性因素,需要一些辅助检查排除。常用的检查如下: 第一、前庭功能的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冷热水试验、凝视性眼震、视动、旋转试验,及前庭自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第二、听力学检查,包括有纯音测听、声导抗、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等; 第三、影像学检查,包含有颞骨高分辨率的CT含内听道桥小脑角的磁共振; 第四、平衡功能检查; 第五、病因学检查;另外还有实验室检查。 如果要进行上述检查,排除其它诊断后,对于高度怀疑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可行变位诱发试验。此项检查需注意患者有无严重颈椎、腰椎病变,避免变位检查过程中神经损伤。
    2023-08-01
  • 良性位置性眩晕怎么治(视频)

    良性位置性眩晕怎么治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首先要判断产生良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可能是半规管结石或管内结石受累半规管,根据不同的受累半规管采取不同治疗方案。首先通过手法也就是诱发试验,判断到底是左侧还是右侧半规管受累,外侧半规管还是后侧的半规管受累,另外是前侧的半规管还是混合性的半规管受累;再通过诱发试验进行相应手法部位进行复位治疗。复位后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症状会有较快的缓解,如果发作症状较轻,发作次数较少,可以单纯通过手法复位进行完全治愈。部分患者症状重、发作次数多,且每次发作后伴有持续的头昏不适及消化道症状,则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和抗晕药物,必要时可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 如果经过上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以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半规管阻塞术、单孔神经前庭神经切断术等,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良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避免发生危险。
    2023-08-01
  • 良性位置性眩晕平时应注意什么(视频)

    良性位置性眩晕平时应注意什么
    轻症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可以痊愈,不涉及护理问题,但是要叮嘱患者复位以后24-48小时不要向患侧翻身,而且不要做剧烈颠簸性质的运动,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受凉、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重症良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比较严重,反复发作的这类患者比较少,一般也就占到30%左右,发作原因较多,但有可能是复位不到位或混合性因素导致,需要住院治疗。其护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保证正常饮食,一般提倡吃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果呕吐比较严重要用止吐药物; 第二、不能长期卧床,因为长期卧床会延长耳石患者的康复的时间,建议在家人的帮助下尽早下床进行前庭康复的训练; 第三、良性位置性眩晕会引起焦虑、失眠,医生可以给予安神的药物,让患者得到比较好的休息,这样就可以促进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康复。
    2023-08-01
  •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视频)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 1、看病史,包括有没有头部外伤史,有没有感冒,有没有发热,另外有没有坐飞机,以及过山车乘坐史; 2、注意临床症状特点,如果初期存在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症状,没有与特定体位相关的短暂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则可以排除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根据其临床其它伴随症状和体征,考虑其它疾病,需要结合各项辅助检查判断,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前庭功能的检查包括有自发性眼震、冷热水试验、凝视性眼震、视动、旋转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第二、听力学检查,包括的有纯音测听、声导抗、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等; 第三、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含内听道桥小脑角的磁共振; 第四、平衡功能检查; 第五、病因学检查,另外还包含试验室检查; 第六、如果高度怀疑良性位置性眩晕,则可行诱发试验,包括后躺位试验、翻滚试验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