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 焦虑症能治好吗(视频)

    焦虑症能治好吗
    焦虑症是精神专科类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早期发现应及时干预,建议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咨询诊治。通过自然疗法进行调节,再配合合理的饮食、运动及规律的作息,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进行一些放松训练,缓解症状。若症状较为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进行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否则病情发展严重,治疗起来较为困难。
    2023-07-30
  • 焦虑症如何预防(视频)

    焦虑症如何预防
    焦虑症患者发病时可严重危害社会,因此焦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首先进行一级预防,尽量避免社会、生活、工作造成的压力,通过自然疗法、心理疏导进行调节,再配合合理的饮食、运动及规律的作息;若临床上已经确诊为焦虑症患者,属于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行为治疗;三级预防,使患者回归社会。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焦虑症的发病率。
    2023-07-30
  • 什么是心理障碍(视频)

    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导致的异常行为,也称精神障碍,分为轻性、重性两种,目前我们国家将重性精神疾病分为六类,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严重精神发育迟缓等。轻性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心理障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
    2023-07-30
  • 什么原因会造成心理障碍(视频)

    什么原因会造成心理障碍
    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较多,具体如下: 1、生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神经发育异常等,通过解剖学、影像学、遗传学即可诊断; 2、社会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对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如工作、学习、婚姻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 3、心理因素:患者生病后由于病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如糖尿病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等。
    2023-07-30
  • 心理障碍有哪些表现(视频)

    心理障碍有哪些表现
    不同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表现不同,具体如下: 1、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产生各种离奇的想法或异常行为; 2、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时而开心,时而不开心,伴有言语行为的增多或减少等; 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患者大脑器质性或结构性病变导致,情绪变化无常; 4、严重精神发育迟缓患者:智力方面迟于同龄人,伴有言语行为上的异常; 5、轻性心理障碍:包括焦虑症、强迫症造成的躯体不适,疼痛等。
    2023-07-30
  • 心理障碍需要做什么检查(视频)

    心理障碍需要做什么检查
    针对心理障碍患者,首先排除其临床症状是否由躯体疾病所引起,可进行常规的生化、理化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彩超等检查,以及通过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进行初步判断,若需要明确病因,可进行针对性检查,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脑电图、脑CT、脑成像、核磁等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可做更进一步的检查。目前近红外线、神经递质的检查较为流行,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2023-07-30
  • 心理障碍可以自愈吗(视频)

    心理障碍可以自愈吗
    心理障碍性疾病,尽管没有过多临床数据支持该疾病可以自愈,但部分患心理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其疾病的发作次数减少,如抑郁症通常为反复发作,但临床中可见部分亚抑郁症患者,终生只发作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自愈。但循证医学中并没有证据以支持心理障碍性疾病可以自愈这一观点,但生活中有类似情况的发生。
    2023-07-30
  • 心理障碍可以根治吗(视频)

    心理障碍可以根治吗
    心理障碍性疾病,尽管没有过多临床数据支持可以该疾病可以彻底治愈,但是临床上亚抑郁症患者,终生只发作一次,理论上认为是可以根治的。 心理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是可以通过长期维持治疗减轻症状。 早期发现应及时干预,若症状较为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应进行药物治疗。否则病情发展严重,治疗起来较为困难。
    2023-07-30
  • 心理障碍的预后如何(视频)

    心理障碍的预后如何
    心理障碍性疾病,目前临床上病因不明,需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障碍病情进行预后的判断。相对来说重性心理障碍的预后较好,轻性心理障碍病因复杂,目前最难治疗,对患者的影响不亚于精神分裂症。因此早期预防尤为重要,首先进行一级预防,尽量避免社会、生活、工作造成的压力;若临床上已经确诊,属于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行为治疗;三级预防,使患者回归社会。
    2023-07-30
  • 抑郁症自杀的风险大吗(视频)

    抑郁症自杀的风险大吗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较高,其中有自杀倾向或自虐行为的患者较多,高达80%左右,而成功自杀患者占15%左右。因此抑郁症的预防尤为重要,首先进行一级预防,尽量避免社会、生活、工作造成的压力;若临床上已经确诊为抑郁症患者,属于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行为治疗;三级预防,使患者回归社会。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自杀风险。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