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红

  • 儿童肥胖症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视频)

    儿童肥胖症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儿童肥胖症需要注意相关必要检查,具体如下: 1、体格指标测量:要进行身高、体重、腰围以及皮下脂肪厚度测量,由此来进行肥胖诊断以及程度分析; 2、血生化方面检测:比如要检测血糖、血脂、糖耐量、甲状腺功能、甘油三酯水平、尿酸、肝肾功能等; 3、其它化验指标或辅助检查:比如高脂血症肥胖患儿容易发生脂肪肝,有必要做腹部B超,了解肝脏病变程度。如果出现心功能不全,可以做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进行相应治疗。 所以,肥胖患儿检测要依据肥胖程度以及引起的各个器官相应改变而进行必要的检查。
    2023-08-02
  • 小孩糖尿病的原因(视频)

    小孩糖尿病的原因
    从机制上来说,目前糖尿病原因还没有完全阐明,不太清楚。研究认为糖尿病是由于在遗传易感因素基础上发生了自身免疫性反应,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和损伤。胰岛β细胞被破坏以后不能生成足够的胰岛素,所以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出现糖代谢异常,表现出一系列糖尿病临床表现。 从病因上来说大概归纳为遗传因素,同卵双胞胎发生糖尿病几率比较大;环境因素,最常见的是感染因素,病毒或其它微生物感染,也可以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还有一些化学毒物或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在糖尿病发生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自身炎症反应的存在,导致对胰岛β细胞产生毒性,使得大量胰岛β细胞被破坏,所以产生糖尿病。总之,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和自身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3-08-02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视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能否治好依情况而定。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常见按血型系统,分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H血型不合相对比较少见,但是RH血型不合出现溶血一般程度比较重,部分孩子可能在妈妈宫内就出现流产或死胎,难以出生。生后RH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一般黄疸出现时间比较早,24小时就出现严重黄疸,而且进展较快,同时由于溶血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可以出现明显胎儿水肿或新生儿贫血,必须进行积极干预,包括蓝光治疗,甚至积极进行换血治疗,需要应用到免疫球蛋白阻止溶血进程。治疗一定要积极,因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一般发生时间比较早,而且程度比较重,进展比较快。 对于ABO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一般程度比较轻,但是也有轻重之分,轻度治疗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可能光疗就可以解决。病情加重可能光疗不能够维持胆红素下降水平,需要进行换血,为治疗增加了一定难度。
    2023-08-02
  • 新生儿第4天黄疸正常值多少(视频)

    新生儿第4天黄疸正常值多少
    新生儿黄疸生后第4天正常值,严谨来说要区别对待。既往有一种方法是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对于足月儿来说最高胆红素值不超过12.9mg/dl,也就是生理允许范围是12.9mg/dl以下,这时可以不进行干预,超过12.9mg/dl需要进行密切监测。还有一种方法是小时龄胆红素值,主要是针对35周以上新生儿,在第75百分位数以上需要临床进行干预或密切监测,75-95百分位属于中高危值,95百分位以上胆红素值属于高危值,必须要进行干预。 所以如果第4天足月儿胆红素水平在15mg/dl以上,需要积极进行干预、密切监测。如果在15mg/dl以下,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因为对于足月儿来说1周左右才达到胆红素高峰值,在高峰值出现之前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对于早产儿来说,总的原则是要积极,因为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所以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从胆红素值上来说,15.6mg/dl作为界定值。但是对于35周以下早产儿,研究表明有部分孩子可能在胆红素达到10mg/dl或9mg/dl水平就出现相应胆红素脑病表现,比如体温上升或者体温不增,或拒乳、喂养困难,这时一般提示出现胆红素脑病,即便没有达到病理性黄疸也需要进行积极干预,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以及胆红素脑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于4日龄新生儿来说,足月儿和早产儿干预时机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
    2023-08-02
  • 新生儿黄疸值17严重吗(视频)

    新生儿黄疸值17严重吗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达到17mg/dl是否严重依情况而定。相对于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而言,如果胆红素值17mg/dl肯定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密切监测甚至进行积极干预。但是由于胎龄不同或生后日龄不同,17mg/dl要区别对待。如果在黄疸高峰出现之前,也就是生后早期24小时或72小时,或96小时,也就是第4天之内监测到新生儿出现17mg/dl血清胆红素值,可以认为是高胆红素血症,要进行积极干预。 如果是96小时以后新生儿,或4天以后,或高峰期以后,半个月或者20天新生儿,测到17mg/dl血清胆红素需要区别对待。如果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也就是出现发热、体温不升、易惊、烦躁,甚至惊厥发作,或明显吃奶量锐减等情况,考虑到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需要进行积极干预。但是如果已经20多天,吃喝拉撒包括反应各方面都很好,即便测到17mg/dl胆红素,也不必过于紧张。年龄越大的孩子,尤其是足月儿血脑屏障发育相对完善,需要引起警惕,达到20mg/dl以上,甚至25mg/dl以上,关注是不是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所以具体胆红素值需要区别对待,依据是由于新生儿出生以后日龄、体重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区别对待。对于早产儿来说可能不到17mg/dl就出现胆红素脑病表现,所以早产儿、小胎龄儿强调需要积极进行干预。
    2023-08-02
  • 新生儿满月黄疸不退怎么办(视频)

    新生儿满月黄疸不退怎么办
    如果新生儿满月龄时黄疸仍然没有消退,要区别对待。如果是在家中的新生儿,家长要看除黄疸还有没有其它临床表现,比如黄疸是持续到满月,还是中间黄疸有过消退,也就是退而复现。另外一个情况是看有没有其它伴随症状,比如有没有发热、呛奶、吐沫、大便性状改变、皮肤改变,据此来判断黄疸大概原因。 新生儿黄疸如果满月仍然没有消退,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一个除外性诊断,一般出现于母乳喂养孩子,吃喝拉撒都很好,就是黄疸持续不退,预后比较好。为了促进黄疸消退可以暂时停母乳3-5天,再进行监测。 如果是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比如反应不好,精神比较萎靡,要及时就医,寻找黄疸持续原因进行相应治疗。
    2023-08-02
  • 儿童败血症治得好吗(视频)

    儿童败血症治得好吗
    儿童败血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只要应用有效抗生素可以完全控制治疗。在诊断败血症以后如果在血培养结果或病原菌不明确情况下,一般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以后要看临床症状是否好转,也就是看感染表现和炎症反应表现有没有好转。如果见效说明应用药物有效。最终治疗药物的选择是依据细菌学、病原学检测,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败血症抗感染治疗是治疗重点,抗感染治疗强调要早期尽早开始,所以在血培养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要根据经验应用可能有效的抗生素。抗生素药物剂量一定要足;联合应用,可以用一种或两种,甚至三种有效杀菌药物联合应用;一旦发展到败血症,一般提示疾病感染比较严重,所以这时需要进行静脉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应用疗程一定要足。遵循这些原则,败血症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2023-08-02
  • 儿童败血症诊断标准(视频)

    儿童败血症诊断标准
    败血症是由于病原体在血液中繁殖并且释放毒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所以它表现为感染症状,另外由于细菌毒素的释放而出现炎症反应。因此败血症的诊断要有两个依据,首先是感染依据,出现局部不同部位感染,可以依据实验室检查,比如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最重要的感染依据,也就是诊断败血症的最佳标准,就是检测到病原体,血培养或分泌物培养出现阳性结果,对败血症诊断非常重要。 另一个是全身炎症反应证据,全身炎症反应有四个方面要求,其中符合两条就可以认为存在急性全身炎症。首先是体温增高,>38.5℃,或体温不升,不足36℃;有明显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与同年龄或同性别年龄组正常参考值相比而言有明显改变;呼吸增快,由于呼吸增快或出现呼吸急促,或皮肤青紫等需要进行无创或有创呼吸支持,或需要氧疗,说明出现呼吸方面问题;血液中有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白细胞减少。如果能够同时明确感染和急性炎症反应存在,就可以进行败血症的确诊。
    2023-08-02
  • 新生儿脐炎是什么(视频)

    新生儿脐炎是什么
    新生儿脐炎通俗说就是脐部炎症,也就是脐带残端感染细菌并且进行繁殖引起脐部急性炎症。引起新生儿脐炎的细菌最常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在妈妈肚子里面,脐带是母胎紧密结合的必要结构,它是维持胎儿循环的特殊结构,通过脐带中的脐血管,胎儿从母亲获得营养物质,并且把自身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通过脐带传达给母亲,让妈妈帮助代谢。 在新生儿出生以后,正常体表可以有细菌定植,正常情况下脐带残端分泌物培养可能培养出阳性细菌。细菌培养阳性并不一定表明肯定有脐带炎症,脐炎首先是有细菌繁殖,另外一个还由于细菌繁殖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也就是脐带残端以及脐周有皮肤红肿、脓性渗出,严重脐炎可以出现皮下组织坏死,甚至是蜂窝织炎、邻近器官或者脏器感染,而导致严重败血症。所以脐带残端发生炎症是新生儿感染最常见的一种途径,也是进一步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或新生儿脑膜炎所常见的感染部位。新生儿发生脐炎要引起重视,强调出生以后脐带残端常规消毒,预防感染进展。
    2023-08-02
  • 小儿长期慢性腹泻怎么回事(视频)

    小儿长期慢性腹泻怎么回事
    腹泻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现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腹泻病是婴幼儿常见疾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也就是发病在2周之内,在2周到2个月之间称之为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称之为慢性腹泻。临床一般将慢性和迁延性腹泻称之为长期或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难治性腹泻病因一般比较复杂,常常是由于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或不合理所致,其它原因包括感染控制不理想,包括先天畸形、免疫缺陷、不合理药物应用、消化道发育异常、免疫低下等。 慢性腹泻危害主要是由于长期腹泻可以造成儿童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而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可以加重腹泻导致腹泻迁延不愈,以及反复感染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或脏器功能障碍。所以针对慢性迁延性腹泻一定要强调病因,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和控制。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