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英

  •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视频)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为临床常见用于鉴别各种关节炎的一种指标。类分湿因子是人或动物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受体抗体,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临床常见IgN类自身抗体,另外还有IgG类,IgA、IgD和IgE等均称为隐性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增高标志着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已经或即将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类分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较高,类风湿因子阳性支持早期类风湿性关结炎倾向性诊断。 类风关患者其类风湿因子滴度与患者临床表现呈正相关,随患者症状加重类风湿因子滴度和效价升高。检测类分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独有的特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增高还可见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50%可出现类分湿因子阳性。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如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也可不同程度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率。
    2023-08-01
  • 初期痛风怎么治疗(视频)

    初期痛风怎么治疗
    针对初期痛风,也就是痛风急性期,首先需要缓解症状,临床上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控制,会建议病人多吃碱性饮食,特别是要禁止高嘌呤饮食,比如海鲜、海带、紫菜以及禁止烟酒,适当吃碱性的食物或者是食用碱水以碱化尿液,使得尿液中的pH值保持在6.5-6.8; 2、需要建议病人多饮水,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 3、当然最重要的是还需要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当中急性期的止痛治疗。止痛治疗需要尽早开始,疗程要达到足够。临床常用的止痛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类的消炎药、糖皮质激素。 除了止痛治疗以后,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当然要注意,切勿在疼痛没有完全缓解时开始降尿酸治疗,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以后两周左右开始启用降尿酸治疗。
    2023-08-03
  • 痛风贴膏药管用吗(视频)

    痛风贴膏药管用吗
    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膏药外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缓解疼痛效果。但是膏药外用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痛风问题,特别是对于早期病人,要建议患者进行正规的诊治,因为不规范的治疗将会导致痛风迁延不愈以及反复发作。痛风临床上有一个特点,在第一次发作的时候可能不进行任何治疗,疼痛也会自行缓解,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程延长,痛风发作次数会越来越频繁,而发作程度也会越来越剧烈,疼痛的关节也会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痛风,还是建议患者规范的治疗。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贴膏药以外,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还可以选用中药泡脚,或者是温水泡脚。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议患者适当的食用碱性食物,临床上的碱性食物包括葡萄、茶叶、黄瓜、西红柿等,可以碱化尿液、防止痛风急性发作。
    2023-08-03
  • 尿酸值高多少会引起痛风(视频)

    尿酸值高多少会引起痛风
    正常的血尿酸浓度,男女不一样,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正常值为240-420μmol/L,而绝经前的女性则为150-360μmol/L。所谓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的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而女性则>360μmol/L,这样的水平就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病因以及最直接的生化基础,但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为痛风,只有在血尿酸结晶沉积在组织当中,产生组织损害,才会导致痛风。 临床上只有5%-18.8%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才会发展痛风。另外,临床上有部分痛风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并不高,而是处于正常的水平。因此血尿酸值跟痛风密切相关,但是高尿酸血症并不等同于痛风。痛风是指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韧带、肌腱以及关节周围耳轮等部位造成损害,或者严重者可以导致肾脏损害,统称为痛风。痛风可以分为急性期和高尿酸血症期,还有慢性期以及间歇期。
    2023-08-03
  • 甲状腺结节多长时间复查一次(视频)

    甲状腺结节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甲状腺结节应该多长时间复查需要根据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决定,临床上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随访间隔时间建议为6-12个月,但是对于没有接受治疗的可疑恶性或者是恶性结节,随访时间需要缩短,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还有直径大于1cm极低可疑的恶性甲状腺结节,对于这一类患者随访间隔时间可以延长,甚至于可以在超过24个月以上才复查。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在复查的过程当中,特别是超声发现短时间内甲状腺结节迅速增大,体积超过50%以上。另外临床上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结节的固定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这一类患者复查时间需要进一步缩短,一般也为三个月左右。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建议患者行甲状腺细针穿刺,以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便于进一步治疗。
    2023-08-03
  • 红斑狼疮性肾炎症状(视频)

    红斑狼疮性肾炎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当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并出现相应表现时,称红斑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女性,约7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狼疮性肾炎累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血管等。狼疮性肾炎起病可隐匿也可急骤,症状可轻、可重,其肾脏表现多样化。尿液中泡沫增多常为患者就诊主要原因,但患者并不一定出现关节痛、皮疹、发热等狼疮症状,其临床可分为轻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以及进行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肾小管综合征、抗磷脂抗体型等,不同临床分型预后不同。 临床常见无症状型血尿及蛋白尿,患者常伴管型尿和高血压,随尿液中尿蛋白增多,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肾损害。临床常见水肿严重时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胸腔积液甚至少尿或无尿。约1/6患者确诊时,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下降。
    2023-08-01
  • 红斑狼疮性肾炎严重吗(视频)

    红斑狼疮性肾炎严重吗
    狼疮性肾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其病理分型,不同分型预后不同。患者肾脏损害严重程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关系密切,多数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损害程度较轻,一般以不同程度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多见;约1/6患者初期确诊时可出现肾功能下降,患者主要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部分病人虽然存在临床症状,但并未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主要死因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及狼疮性脑病合并感染;肾脏受累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常具有一致性,为影响狼疮肾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必须重视肾脏并发症,即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2023-08-01
  • 红斑狼疮性肾炎能根治吗(视频)

    红斑狼疮性肾炎能根治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不能治愈,但经过科学治疗患者症状可缓解。红斑狼疮性肾炎Ⅳ型较难治疗,通常采用激素加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治疗,其它治疗方案包括血浆置换、静滴丙种免疫球蛋白、环孢素、霉酚酸酯等,但治疗各有缺陷并且远期疗效不同,采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慎重考虑。 患者可选择中草药加激素治疗,中药可减少激素使用量、减轻副作用、改善自觉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减轻患者长期应用激素造成的惧怕心理,可作为长期维持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达到长期生存,如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15年生存率可达60%。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进步,其预后逐渐可观。局灶增生性肾损害者,5年存活率达75%-80%;膜性肾病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85%;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较差。尤其伴高血压和氮质血症患者,20世纪70年代5年生存率仅25%,近年来由于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及良好监测,患者5年存活率可超过80%,10年存活率可超过60%。
    2023-08-01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级(视频)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级
    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其病理分型多样化,目前尚无统一肾活检指征。为更准确评估紫癜性肾炎肾损害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在现有病理分级基础上,参照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具体如下: 1、一级指轻度肾小管变形、扩张; 2、二级出现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20%,出现散在炎性细胞浸润; 3、三级在间质纤维化基础上,肾小管萎缩比例增加至20%-50%,散在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仍存在; 4、四级患者出现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比例>50%,可存在散在和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
    2023-08-01
  • 手指类风湿病能治好吗(视频)

    手指类风湿病能治好吗
    手指类风湿病目前不能根治,其治疗目的主要为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需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有效治疗。患者确诊后,应立即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药、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通过上述治疗可明显控制病情,手指类风湿症状得到持续缓解。 目前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包括美洛昔康、布洛芬、扶他林、塞来昔布等。此外还应联合使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等进行治疗。患者还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类风湿关节炎目前不能根治,但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通过治疗其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