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隽

  • 胰腺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视频)

    胰腺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胰腺在身体部位较深在,在上腹部胃的后面。胰腺本身是很狭长的腺体,具体位置是在腹后壁第1/2腰椎的椎体平面。胰腺质地柔软,呈现灰红色。胰腺可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胰管走形在胰腺实质内,行走方向和胰腺长轴一致,从胰尾经胰体走向胰头,中间接受很多小叶间导管,最后和胆总管汇合到十二指肠乳头,在胰上部有时候可以看到副胰管。 胰腺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主要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人体进食所有食物基本都是通过胰液进行消化吸收。内分泌部主要是分泌胰岛素等物质,对于控制和调节血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3-08-01
  • 什么是胰腺肉瘤(视频)

    什么是胰腺肉瘤
    胰腺肉瘤非常少见,是生长在胰腺各个部位的软组织恶性肿瘤。 胰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胰腺癌,而肉瘤仅占胰腺所有恶性肿瘤的0.5%。胰腺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特别是婴幼儿,预后很差。 因胰腺位置非常深在,所以在临床上很难发现,基本都是通过影像学进行诊断,所以影像学检查对胰腺肉瘤诊断非常重要。从B超上,胰腺肉瘤表现为胰腺巨大实质性肿物,密度均匀,边界清楚,CT和核磁都会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或是局部增大的肿块密度增高,均匀、边界清楚。特殊的检查,如ERCP的检查、血管造影的检查,包括穿刺检查,也可明确诊断胰腺肉瘤。
    2023-08-01
  • 肝脏多发小囊肿是怎么回事(视频)

    肝脏多发小囊肿是怎么回事
    多发性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会合并其他器官囊肿,如肾脏囊肿,称为多囊肾。囊肿一般都是先天存在,囊肿的界较清晰,囊肿内储存的囊液一般不会在临床上发现,在体检做超声时偶然发现。囊肿可分布在肝脏各个肝段,也可局限在胆道内。囊肿液体随着囊肿类型、大小、并发症等发生改变,绝大多数情况下,多囊肝囊液是澄清的。 若囊内出血,囊液会呈棕色或红色。若出现感染,囊液会表现为脓性。临床表现上,一般囊肿都在40岁-50岁后才有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和囊肿大小有关。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等。若囊肿出现压迫胆总管或肝管,还有可能出现黄疸情况。当囊肿出现压迫器官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2
  • 肝囊肿不治疗的危害(视频)

    肝囊肿不治疗的危害
    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绝大多数肝囊肿都无需治疗。肝囊肿患病率较高,发病率在4.5%-7%左右。但在所有肝囊肿里,需治疗的只占5%。不是肝囊肿就一定需治疗,只有很少一部分需治疗。肝囊肿原因有很多,把肝囊肿分成很多类,如寄生虫性肝囊肿、非寄生虫肝囊肿、先天性的肝囊肿、炎症性肝囊肿等。临床上最常见先天性肝囊肿,肝囊肿较小的时候,患者无临床症状,一般不需处理。若到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嘱咐患者每年做B超进行随访,但无特殊药物可自行服用。若囊肿体积已较大,7cm、8cm,甚至超过10cm,囊肿会压迫肝脏本身,甚至压迫周围器官,要对囊肿进行开窗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道手术后t管留置时间(视频)

    胆道手术后t管留置时间
    胆囊手术后,多数患者需放置T管。T管主要作用是支撑胆道和引流胆汁,防止胆汁外漏造成胆汁性腹膜炎。通常情况下,在手术14天后进行一次胆道造影,在确定无胆道梗阻情况下可把T管拔除。在拔除T管之前,会预先把T管夹闭,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以及其他特殊临床表现,若没有就可把T管拔除。 对于特殊情况,如通过造影发现胆管里石头没有取净,还需进一步通过胆道镜取石。T管的留置时间会相应延长,一般会留至6周,再进行胆道镜的取石。但胆道镜取石时要拔出T管,胆道镜通过T管的窦道把石头从胆道取出,可反复多次进行,直到将结石完全取净。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有时T管放置时间可能会更长,可达到半年甚至一年以上。
    2023-08-02
  • 胆道梗阻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胆道梗阻术后注意事项
    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会出现全身病理、生理变化,患者身体状态处在对混乱的状态。大多数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等伴随症。在手术时,特别是术后要进行针对性处理,具体如下: 1、补充相应维生素K,维生素K可以有效地帮助纠正黄疸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2、大多数梗阻性黄疸患者会因低蛋白血症出现吻合口瘘,所以患者术后恢复期一定要补充相应蛋白,使患者体内白蛋白水平迅速提高,以预防吻合口瘘发生; 3、保证患者营养物质的输入,包括氨基酸等,同时一定要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还要预防感染发生。
    2023-08-02
  • 胆囊切除手术是微创吗(视频)

    胆囊切除手术是微创吗
    目前多数胆囊切除手术都是微创手术,在1990年以前,绝大多数胆囊切除术以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为主,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也较慢。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创伤小、恢复较快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胆囊切除术首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会选择三孔法或四孔法,首先在肚脐周围做一个1cm切口,作为镜头支入孔,通过类似手电筒的灯源将腹腔照亮,再在患者剑突下2cm位置做一个主操作孔,再在右侧肋缘下做一个5mm复操作孔,这就是常用的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四孔法是对一些复杂胆囊切除,可能还要另外加一个操作孔,方便手术进行,目前绝大多胆囊切除术已经采用腹腔镜的微创方法进行。
    2023-07-31
  • 胆切除后会影响味觉吗(视频)

    胆切除后会影响味觉吗
    胆囊和味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解剖器官,中间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因此胆囊切除后不会影响味觉。但胆囊切除后有可能出现吃饭不香或食欲下降,因胆囊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当把胆囊切后,胆囊的储存和浓缩胆汁功能也就随之消失。通常在半内,患者有可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所下降,造成患者因消化系统不佳而主观上不愿进食。但经过半年饮食调整,以及人体内部生理功能调整,绝大多数患者消化功能都可恢复到正常。人体对食物欲望,包括人体对食物的味觉都会逐渐恢复,因此患者不用过于担心。
    2023-07-31
  • 胆囊切除后腹泻的原因(视频)

    胆囊切除后腹泻的原因
    胆囊对肝脏分泌的胆汁起到储存和浓缩作用,浓缩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后,就会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从而有利于消化。在胆囊切除早期,由于患者胆囊已丧失了对胆汁的浓缩作用,所以大量无经过浓缩的胆汁会直接排入消化道,会对脂肪消化产生短暂影响。特别是病人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就有可能出现腹泻,又称之为脂肪泻。 但人体有代偿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胆总管会逐渐扩张,慢慢地代替胆囊的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大概半年左右,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功能会恢复正常,也就是在半年后脂肪泻会逐渐消失。
    2023-07-31
  • 胆囊切除后注意事项(视频)

    胆囊切除后注意事项
    胆囊切除后一定要注意休息,临床胆囊切除分为开刀胆囊切除和微创的胆囊切除。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指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它因恢复快、损伤小、需要卧床时间短,已成为胆囊切除主要的手术方式。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注意事项,通常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4-6小时,患者就可下地活动。若术后恢复正常,手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可出院,但出院并不意味患者身体功能已经完全康复,仍需注意休息。通常在术后1周内患者不要从事剧烈活动,简单的室内活动就可以。在术后1周后患者就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并且可开始正常工作。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