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勤

  • 胆囊切除对人的影响(视频)

    胆囊切除对人的影响
    胆囊切除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 1、部分患者术前胆囊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发生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甚至发生癌变,胆囊切除术后,会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少数患者胆囊切除后,可能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治疗效果很好; 3、经过一段时间,胆管会代偿性增粗,部分胆囊切除后早期对脂肪消化出现耐受较差情况,但经过一段时间,症状会改善; 4、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有增加大肠癌发生率的可能,但是可能性非常小,没有得到公认。 保胆取石手术,没有得到国际公认,因为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在一些较正规的医院不提倡开展保胆取石手术。
    2023-07-30
  • 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视频)

    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
    腹股沟疝是患者的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的肿块,临床表现为患者在站立、劳动、行走、跑步或者是咳嗽、啼哭时出现肿块,如果患者平卧或者用手按压肿块可以自行还纳消失。包块如果不能还纳腹腔,不能消失,而且伴有疼痛不适,表示疝有嵌顿,叫腹股沟嵌顿疝,此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因为腹股沟嵌顿疝会导致肠管长时间嵌顿而缺血坏死。
    2023-07-30
  • 胆囊结石的检查手段(视频)

    胆囊结石的检查手段
    胆囊结石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所以早期结石不容易发现,大多数在常规体检时发现。B超能准确发现胆囊结石,是检查胆囊结石的首要手段,能够很好的发现胆囊结石的大小、胆囊壁的情况等。但是对于复杂的胆囊结石,如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者胆囊结石合并肝胆管结石,在做B超检查的同时也可以结合CT和磁共振结果诊断,可以直观的呈现胆囊情况、胆道情况。
    2023-07-30
  • 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视频)

    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大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随诊和观察,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1、反复发作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会影响患者消化系统; 2、泥沙状的结石,容易通过胆囊管排到胆总管,造成胆总管梗阻; 3、瓷化胆囊,即患者长期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造成慢性的胆囊炎,随时间迁延而造成胆囊硬化; 4、大于2.5cm的胆囊结石,建议手术; 5、萎缩性的胆囊在临床有恶变几率,所以萎缩性胆囊建议手术; 6、合并胆囊息肉,特别是合并有胆囊多发性息肉的胆囊结石。
    2023-07-30
  • 结肠癌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视频)

    结肠癌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结肠癌病人饮食需注意以下方面: 1、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粪便中的致癌物质与结肠黏膜的接触时间; 2、结肠癌肿块较大时,其向肠腔突起,使肠道变窄,建议主要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如小米粥、米汤等; 3、减少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 4、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5、忌烟酒。
    2023-07-30
  • 结肠癌发病的原因(视频)

    结肠癌发病的原因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的消化道肿瘤,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40-50岁发病率较高,占胃肠肿瘤的第三位,主要病因有: 1、饮食习惯,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2、结肠慢性炎症发生率较高; 3、结肠息肉患者发生率是没有结肠息肉患者的五倍; 4、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癌变几率较高; 5、遗传因素。 如果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排黏液便、血便,建议到医院行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了解是否有结肠癌的病变。
    2023-07-30
  •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视频)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结肠癌和其他癌症一样,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中晚期可能出现一些消化道方面的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或者有黏液便、黑便。早期结肠癌不容易发现,如病人出现一些症状,如上腹持续疼痛、隐痛不适,排便习惯的改变,表现为早期便秘、腹泻,这类病人需要及时到医院做结肠镜检查了解结肠是否有肿块的发生。
    2023-07-30
  • 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视频)

    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
    可考虑患结肠癌的情况主要包括: 1、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持续性腹部隐痛,排便习惯改变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2、持续性粪便潜血阳性,特别是粪便潜血持续两个星期以上阳性,就需要考虑可是否有结肠癌; 3、粪便稀或者带有黏液便、血便; 4、腹部可扪及包块; 5、不明原因的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