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男

  • 百日咳好转的症状(视频)

    百日咳好转的症状
    百日咳如果治疗时间段不一样,好转时机和症状也会不一样。如果在百日咳痉咳前期给予治疗,就可能不会出现百日咳痉挛性咳嗽,早期表现就是单纯低热或咳嗽流鼻涕症状,会在很快之间内消失,不再出现。一旦进入痉咳期,给予有效的治疗之后,好转表现通常会表现在2周以后,表现主要是夜间咳嗽明显减少,嗓子部位疼痛感也会逐渐消失,不伴有明显呕吐。在咳嗽末时,不再听到有明显的鸡鸣音尾声,饮食以及精神状态会进一步好转。医生听诊肺部可能不会有异常体征,提示着百日咳在逐渐好转过程中。 患者一定要遵从医生医嘱给予正常治疗,不要过早地停药,过早停药容易导致症状反复或加重;避免给予饮食上的刺激,包括气味刺激,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避免受凉,避免继发感染,使其平稳进入到恢复期。
    2023-08-01
  • 婴儿轻微感冒怎么办(视频)

    婴儿轻微感冒怎么办
    幼儿感冒据数据统计90%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病毒感染通常没有特效药物。宝宝一旦出现轻微感冒,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多喂温水,同时帮助正常排尿,因为排尿具有排毒作用。 儿童感冒一般还会伴有鼻塞症状,这时可以用温毛巾捂鼻子,缓解鼻塞症状。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环境舒适以及环境通风,尽量保证休息时间充足。轻微感冒不建议吃药,但是也要观察精神状况,如果有鼻塞、咳嗽症状,同时病情还在加重或出现高热,往往要注意有无合并细菌感染或并发症,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医嘱进行治疗更为合适。
    2023-08-02
  • 小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视频)

    小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小儿手足口病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罹患手足口病,首先判断是否重症手足口病,如果仅仅只是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儿童精神非常好,没有发烧或仅仅只有低热,建议使用干扰素喷雾剂,加强口腔护理等对症治疗即可,密切观察。如果有反复发热,体温>39℃或以上,吃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不好,而且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坐立不稳等情况,或出现呼吸异常,如呼吸增快、减慢、节律不齐,或出现四肢末梢发凉、出冷汗、皮肤发花等,提示可能为重症手足口病,建议及时尽早就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在5岁以下,主要表现为口痛、拒食、流口水、发烧,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很多孩子在1周左右能够自愈,少数可以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脑炎、脑干炎等并发症,少数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可以导致死亡。
    2023-08-02
  • 手足口病有并发症吗(视频)

    手足口病有并发症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统称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感染后症状比较轻微,但少数可以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很快,容易发生死亡。手足口病可以侵害神经系统,造成一系列重症表现,比如头疼、呕吐、烦躁、肢体抖动、吃奶没有力气、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情况,提示出现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发展很快。 起初家长会以为无异常反应,很快患儿出现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口吐粉红色唾液等情况,此时说明出现肺水肿,此阶段就诊难度非常大。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期,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2023-08-02
  • 小孩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视频)

    小孩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手足口病是一个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尤其是婴幼儿更多见。每年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时,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或在住院部,都能够发现患儿父母或亲人在幼儿患病前后自身出现手、足、口腔皮疹以及疱疹,甚至还有家长出现发热,充分说明手足口病也会传染给成人,只是发病相对儿童明显减少,而且症状轻,容易被大家忽视。 如果儿童罹患手足口病,作为家长应该也要做好自身防护。需做好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接触过患儿或接触过患儿用物、玩具之后,注意洗手;孩子玩具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衣被给予太阳下面暴晒等处理。
    2023-08-02
  • 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到底要不要打(视频)

    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目前已获准上市的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较安全,若是没有接种禁忌症的人群,建议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感染。其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除EV71以外,还有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埃可病毒等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多数幼儿感染以后症状比较轻微,但有些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以出现脑膜炎、脑炎、脑干炎等并发症,甚至可以导致死亡,而且以EV71感染者更为严重。 近年来,因为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特别是其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高度关注。由于该病在儿童中普遍易感,而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安全有效、针对性的疫苗成为防控该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2023-08-02
  • 幼儿急疹和手足口病的区别(视频)

    幼儿急疹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幼儿急疹和手足口病区别如下: 1、病因不同: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常见于婴幼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而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 2、临床表现不同:幼儿急疹主要表现为高热3-4天以后,骤然退热,并且出现全身皮疹,出疹以后病情很快恢复,多没有并发症,很少危及生命;而手足口病可有发热,也可没有发热。根据感染病毒不同,皮疹多少也稍有区别,而且重症手足口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脑干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3、皮疹形态和部位不同: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顾名思义,皮疹多为淡红色以及红色,由颜面部或躯干部开始,遍及全身,没有疱疹。而手足口病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部、大腿为主,可以是丘疹、丘疱疹以及疱疹。
    2023-08-02
  • 手足口病疫苗多大打(视频)

    手足口病疫苗多大打
    根据现有数据,EV71胎传抗体水平在出生以后会逐渐衰减,在婴儿5-11个月龄时达到了最低水平,而发病率最高的手足口病年龄组是6个月到2岁,因此6月龄的儿童可以开始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这时可以为易感儿童提供保护。由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发病率很低,故可以推测5岁以上人群使用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无论在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公共卫生意义有限,成分效益也欠佳。 综合以上,中国疾控中心在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指南中曾建议,疫苗接种对象为≥6个月的孩子,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接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的儿童不推荐接种,如果今后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变化,出现大龄组儿童,发病率明显增高趋势,经过科学评估后,再对接种对象作出评估和调整。当然,不同厂家疫苗具体的最大接种年龄限制,可以参照相应产品疫苗说明书而定。
    2023-08-02
  • 手足口病疫苗不良反应(视频)

    手足口病疫苗不良反应
    接种任何疫苗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后,也可能出现局部反应以及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表现出接种部位硬结、疼痛、肿胀、瘙痒等,多以轻度为主,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全身症状表现出发热、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容易烦躁不安等,为一过性表现。 手足口病疫苗同其它疫苗一样,有疫苗特异性或接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接种本疫苗人群不一定100%产生保护效果。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EV71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EV71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但并不能够预防其它肠道病毒,包括常见的柯萨奇A组病毒,以及通用型肠道病毒等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2023-08-02
  • 小孩手足口病会发烧吗(视频)

    小孩手足口病会发烧吗
    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通常是急性疾病,可以表现为发热,低热或高热,有口痛、厌食、流口水,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丘疹或疱疹,手足掌背面均可,有部分患儿感染后可以只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也就是说,发热并不是所有手足口病都会出现的症状,但是在重症手足口病中,很多患儿都会出现发热,甚至超过39℃的高热,体温也较轻症患儿相对难以控制。轻症手足口病多在1周内自愈,预后良好。如果罹患手足口病,反复发热超过3天,出现重症手足口病几率相对较大,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