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硕红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视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迄今为止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苯以及衍生物、电离辐射可以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这与干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关系密切,但其机理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因为95%以上的慢粒患者,有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即Ph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缓解以后,Ph染色体的数目可以减少。但在病情复发或处于加速期时,Ph染色体数目再次增多。所以Ph阳性细胞的持续存在是慢粒患者复发和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病毒感染、化学有害物质的接触等因素也可能是慢粒产生的诱因。
    2023-08-01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视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所以许多的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早期的病人。它随着病情的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可以引起明显但非特异性的症状。具体如下: 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和活动后气促等; 2、反复感染,迁延不愈:主要是由于缺乏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 3、出血倾向:早期一般无出血症状,后期约有30%的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的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鼻衄、齿龈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女性患者可以出现月经过多; 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 5、其它临床表现:少数的患者出现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显著增高导致栓塞及其相应的症状,如脾栓塞引起的左上腹急剧疼痛。部分的病人存在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性关节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以导致组胺释放过多引起消化道溃疡。
    2023-08-01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视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干扰素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的含义是指TKI可以准确定位的作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因此疗效较好,而副作用较小。应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目前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90%可以长期存活,并且它的服用方法方便,副作用较小; 2、干扰素的治疗:不能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或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3、羟基脲的治疗:目前仍较多使用的羟基脲治疗,但是它的治疗只能控制血象,对于疾病的缓解和长期生存并无益处。现有的国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减轻经济压力,慢粒的患者应该尽量首选TKI的治疗; 4、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作为TKI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选择,但也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目前已不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
    2023-08-01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特点(视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特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有慢性期的症状,如贫血、乏力、出血、感染,这些症状比原来明显加重。鉴别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0%,而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比例达到10%-19%。检测发现染色体除了费城染色体的异常,同时还可以出现其它染色体的异常。尽管服用特效的药物,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白细胞数量的突然下降或不明原因的明显增高,或者血小板的明显下降或明显增高的情况,达到其中一个指标,就可以诊断为加速期。
    2023-08-01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吗(视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吗
    慢粒急变期,必须靠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有可能根治慢粒。但是有众多的因素,因为年龄的因素、供者的因素以及患者的体能状况等,很多人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使做完干细胞移植同样也会有再次复发的可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移植疗效,远比不上最初得急性白血病做移植的效果。如果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选用其它的联合治疗,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但是这种发生率往往比较低。另外急变期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尽管短时间的治疗可能疗效较好,但还是要高度警惕有复发的可能。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可通过以下几项检查辅助明确诊断: 1、生化常规检查: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半数阳性,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高尖M峰或M蛋白; 2、血常规检查: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4、骨骼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5、其他检查:包括CT、磁共振以及遗传学方面染色体检查,分子生物学方面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对症支持治疗:贫血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或必要时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高钙血症患者需要使用水化利尿治疗,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纠正脱水、充分补液,同时给予别嘌醇口服;高黏滞血症患者需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行血浆置换;肾功能衰竭患者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感染患者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重症感染者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2、化疗:靶向药物目前主要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传统化疗药物包括马法兰、阿霉素和环磷酰胺等。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常用化疗方案组合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糖皮质激素或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传统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 3、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有条件患者都应该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年轻高危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放疗: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以及脊髓压迫症状患者。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期(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期
    多发性骨髓瘤生存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免疫调节剂以及靶向药物应用前,当时常用细胞毒性药物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在此期间患者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到去世,大概只有2-3年。随着科技进步,治疗手段提高以及药物不断研发,目前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等药物,以及靶向药物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多发性骨髓瘤中位生存期能够达到8-9年,也就是大多数患者生存期会接近10年。因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树立信心,这类患者预后普遍较好。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具体相关因素如下: 1、基因突变:临床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与染色体异常,多个位点异常有关; 2、宿主本身因素:比如免疫功能下降、免疫性疾病; 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各种病毒,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 4、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各种药物、化学制品、农药以及染料等; 5、物理因素:主要是指各种放射线,比如核辐射、X线、微波辐射、电离辐射等,可以增加患病几率。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
    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上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很大,因此对于疾病预防比较重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保持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精神紧张、焦虑; 2、保证居住环境卫生清洁以及空气流通; 3、避免与射线、化学物质、致癌物质接触,注意个人日常卫生,预防感染; 4、注意饮食调节、均衡营养,多吃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 5、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机体抵抗力; 6、如果是有接触病史和症状相似的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能够初期发觉,积极诊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