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 脾功能亢进的注意事项(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注意事项
    脾功能亢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术前注意事项:选择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应学会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 2、术后注意事项:密切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以防止术后腹腔内出血及切口出血。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从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开始,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普食。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并清洗会阴。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心理护理(视频)

    脾功能亢进心理护理
    脾功能亢进手术后,除了常规手术后药物护理外,还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指导,鼓励病人表达术后感受,帮助病人认识疾病及术后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使病人逐步掌握术后配合的技巧以及术后身体康复知识,对术后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心理准备,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家属在患者手术后应多陪伴患者,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积极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术后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有助于确保手术后身体的尽快恢复。
    2023-08-01
  • 5分钟搞懂脾功能亢进(视频)

    5分钟搞懂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不同疾病引起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至晚期脾脏可呈现明显肿大,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有感染和出血倾向。脾大多分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为巨脾。通常无症状,明显增大的可产生腹部症状,如饱胀感、牵拉感及胃肠受压而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有左季肋部与呼吸相关的疼痛及摩擦感,常提示脾梗死。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较多,感染性疾病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样结核、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淤血性疾病比如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状细胞贫血等;脾脏疾病比如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以及原发性脾大。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肝炎、血吸虫病、慢性寄生虫感染等病史,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目前治疗情况如何,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型超声检查供临床参考,同时注意患者肿大程度,有无腹水、黄疸等,患者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以及出现增生性骨髓象。对于脾功能亢进患者,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疾病,有时可以使脾缩小,脾功能亢进减轻,甚至消失。若无效果而原发病允许,可以考虑脾部分栓塞术或脾切除术。术前患者应选择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以防止术后腹腔内出血及切口出血。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从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开始,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普食。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并清洗会阴。
    2023-08-01
  •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视频)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本病大多为慢性起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其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其病因主要是胆管梗阻、细菌感染和胆固醇代谢异常,具体如下: 1、梗阻因素,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机械性梗阻、胆囊膨胀,充满浓缩的胆汁。其中高浓度的胆盐具有强烈的致炎作用,形成早期化学性炎症。之后继发细菌感染,造成胆囊化脓性感染,其中以胆囊结石造成居多,较大结石不易完全梗阻,多为机械性刺激,呈现慢性炎症; 2、感染因素,全身感染或局部病灶的病菌经血行、淋巴、胆道、肠道等途径侵入而造成胆囊炎,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3、代谢异常,由于胆固醇的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的内壁上,引起慢性炎症。
    2023-08-02
  • 慢性胆囊炎的检查(视频)

    慢性胆囊炎的检查
    慢性胆囊炎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但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比如恶心、呕吐、上腹痛,发热、低热,及B超检查可做出诊断,具体检查项目如下: 1、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十二指肠引流,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呈阳性等; 2、B超检查,是最有诊断价值,可显示胆囊大小、囊壁厚度、囊内结石和胆囊收缩情况; 3、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胆囊钙化及胆囊膨胀的征象;胆囊造影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大小、形状、胆囊收缩和浓缩的征象; 4、胆管造影,除可显示结石、胆囊大小、胆囊钙化、胆囊膨胀的征象外,还可观察胆总管形态及胆总管内结石、蛔虫、肿瘤等征象,对本病有诊断价值。
    2023-08-02
  •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视频)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慢性胆囊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高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易发作、病程迁延、治愈难的临床特点。患者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并进行积极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选择低脂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2、药物治疗,长期口服利胆药物,如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素等,腹痛时可加用颠茄片等解痉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3、手术治疗,患者症状重或反复发作胆绞痛,伴有胆囊结石者,可选择胆囊切除术治疗。
    2023-08-02
  • 肝纤维化的预防(视频)

    肝纤维化的预防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大多数肝硬化由肝纤维化发展而来,因此抑制肝纤维化,可以防止大部分肝硬化的发生。预防肝纤维化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平时用药要慎重:平时不要过多、盲目服用药物,很多药物对肝脏有伤害,会增加肝脏负担,非常不利于肝脏恢复,所以肝炎病人在平时吃药时要注意不要吃对肝脏有伤害的药物; 2、戒烟戒酒:平时注意戒烟戒酒,长期大量吸烟非常不利于病情恢复,而且容易引起肝癌,特别是长期饮酒,特别容易引起酒精性肝硬化; 3、饮食调理:防止肝脏的纤维化,平时要做到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多吃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含有锌、镁的食物,少吃油炸、油腻食物,特别是发霉的食物不要吃; 4、注意劳逸结合:肝病在病情稳定时可以进行适当体育运动,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严重肝病患者要以休息为主; 5、保证稳定情绪:保证稳定情绪对于预防肝脏的纤维化非常有必要,精神抑郁、易怒等,都会影响肝脏功能,从而导致肝纤维化。
    2023-08-02
  • 什么是肝纤维化(视频)

    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损伤因素导致肝脏损伤,造成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化是肝受到损伤后的一种疤痕修复反应,就如同人体其它组织,如皮肤损伤后结疤修复过程一样。如果导致肝损伤的病因不及时去除,长期反复的肝损伤会导致疤痕累积,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发展成肝硬化。慢性肝病患者时间较长且病情控制不理想,例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长期大量饮酒、过度肥胖,或者服用可导致肝脏损伤的药物,这些人群在长期肝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肝纤维化。目前,在我国因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病毒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最为常见。
    2023-08-02
  • 肝纤维化的症状(视频)

    肝纤维化的症状
    从临床上来看,肝纤维化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出现一系列变化,患者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1、疲乏无力:为肝纤维化早期症状最常见症状之一; 2、食欲减退:有时伴恶心、呕吐,多由慢性肝炎肝脏损害时胃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紊乱所导致; 3、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饱胀、胀气、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等; 4、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反酸、嗳气、呃逆、上腹部隐痛及上腹部饱胀等胃部症状; 5、出血:常出现蜘蛛痣、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和黏膜有些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
    2023-08-02
  • 脾功能亢进饮食提醒(视频)

    脾功能亢进饮食提醒
    脾功能亢进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进食富含蛋白质、糖类且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例如瘦肉、鱼、蛋类、蔬菜、水果等。可以适量食用菌类食品,例如木耳、香菇等。若伴有浮肿或腹水明显者,应保证少盐或无盐饮食。饮食中避免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例如火腿、香肠、腊肉等,在果蔬的选择上也尽量以不含农药的有机农作物为主。避免吸烟、饮酒,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羊肉、狗肉、乌鸡等热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