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虹

  • 宝宝咳嗽发烧吃什么药(视频)

    宝宝咳嗽发烧吃什么药
    小儿低热时建议采取物理降温,进行温水浴或使用温毛巾擦洗大血管走行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腘窝部位。洗澡时注意外界环境温度,避免再次受凉。高热者口服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必要时联合中医退热方法,如刮痧、小儿推拿、耳尖放血等。出现精神不佳等情况应随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治疗。
    2023-07-30
  • 宝宝咳嗽感冒吃什么食物好(视频)

    宝宝咳嗽感冒吃什么食物好
    小儿感冒咳嗽期间应注意能量的维持,以清淡、高能量饮食为主,推荐进食流质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进食坚果类食物,小儿咀嚼功能较差,易引起异物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对于过敏性体质者,应避免进食鱼、虾、芒果、蛋白类易过敏的食物,如反复咳嗽与进食某些食物有关,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慢性咳嗽的具体病因。
    2023-07-30
  • 宝宝咳嗽可以打预防针吗(视频)

    宝宝咳嗽可以打预防针吗
    小儿咳嗽期间不建议注射预防针,感冒咳嗽期间应注意环境温度,注意能量的维持,以清淡、高能量饮食为主,感冒痊愈后一周即可注射预防针。除此以外,急性疾病期间,如湿疹等情况均不建议注射防预针。防疫针属于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过程,注射防预针后患儿可有低热、皮疹等症状,为避免疾病加重,建议急性疾病痊愈一周之后,再注射防疫针即可。
    2023-07-30
  • 小儿多动症如何预防(视频)

    小儿多动症如何预防
    小儿多动症的原因尚不明确,预防方法如下: 1、母亲在孕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早产、难产等情况的发生; 2、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注意避免脑外伤、颅内感染等情况; 3、家长多关心多动症患儿,鼓励、激励小儿增强信心,解除自己的多动症。可进行个性化治疗,如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促进患儿行为协调。病情严重者注意加强监护人监护工作,避免患儿冲动行为。
    2023-07-30
  • 宝宝肺炎发烧一般几天(视频)

    宝宝肺炎发烧一般几天
    肺炎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以及其它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儿科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体温在治疗以后的3-5天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常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发病前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气促,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其它系统症状,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
    2023-07-30
  • 宝宝肺炎好后喉咙有痰是怎么回事(视频)

    宝宝肺炎好后喉咙有痰是怎么回事
    肺炎后期可出现排痰的表现,是呼道感染后期坏死物质、分泌物排出的标志,表现为喉中有痰。肺炎好发年龄段在0-3岁。3-7岁的部分小儿也易患有肺炎。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气促等。胸部X片检查可明确肺部情况,最终依靠病原学检查进一步确诊。肺炎经过治疗好转后注意多饮用温开水,痰多的患儿可以使用排痰药物雾化。联合中医小儿推拿,对排痰的效果较好。
    2023-07-30
  • 宝宝肺炎一定要输液吗(视频)

    宝宝肺炎一定要输液吗
    小儿肺炎是儿科呼吸系统严重的一类病症。尤其婴儿肺炎,呼吸道症状相对明显,表现为发热、剧烈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同时伴随其它系统症状,如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症状,病情变化较快,易出现危险,建议小儿肺炎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住院输液治疗。年龄较大的儿童、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可以在家中口服药物治疗。
    2023-07-30
  • 新生儿病毒性感冒怎么办(视频)

    新生儿病毒性感冒怎么办
    新生儿病毒性感冒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增快、鼻塞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不应在家中擅自服药,以免延误病情。生病期间应注意护理,时刻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有无呕吐,时刻关注患儿体温。患儿饮食应坚持母乳喂养,奶量较以往稍微减少。
    2023-07-30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治好吗(视频)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治好吗
    大多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治愈,单纯以胆红素水平增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可以通过蓝光治疗达到治愈。部分患儿黄疸的原因为宫内感染、血型不合、酶缺乏所致,需要进行相关的处理。黄疸过高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可引起小儿听力损害,甚至影响神经系统。患病期间应注意监测黄疸程度,有无进一步增高,避免出现核黄疸,影响小儿的发育。
    2023-07-30
  •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儿多动证症属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原因较多,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与遗传因素、自身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环境因素、生长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尚不统一,需要家长、老师在平常生活中给予关注,如出现注意缺陷、行动冲动、集中能力差等症状,需要进行适当检查,如需脑电图、神经行为量表等进一步进行诊断。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