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凤琴

  • 如何确诊手足口病(视频)

    如何确诊手足口病
    确诊手足口病,一般要综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的信息,最后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具体方式如下:1、流行病学史:如果患儿有过手足口病患者的接触史,对于支持手足口病的诊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2、临床表现:通常手足口病的患者临床具有比较有特征性的表现,一般会出现口腔的皮疹、斑丘疹,会逐步向躯干以及四肢扩散。典型的手足口病可以出现手,足以及口部的斑丘疹或者出现疱疹。另外部分孩子可以引起并发症,导致重症的手足口病出现,比如引起心肌炎、肺炎或者合并有脑膜炎等。结合这些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中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患有手足口病,但是此病的确诊需要依赖病原学的检查;3、病原学的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以及EV71型病毒的抗体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基因的测序进行序列测定,确定是否由病毒感染导致发病。也可以通过PCR的检测,进行一段序列的核酸检测,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确诊手足口病。
    2023-08-02
  • 手足口病碰一下会传染吗(视频)

    手足口病碰一下会传染吗
    接触了手足口病患者,无论用手或者用自己身上的衣物直接碰触到手足口病患者,都存在感染风险。因为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中有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可以污染患者的任何部位,包括衣物、被褥以及玩具等,直接用手接触到手足口病患者,手上可能有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再直接抓取食物,则通过消化道传播,如果用手直接接触鼻黏膜,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病毒感染。个人穿戴的衣物碰触到手足口病患者,衣物也可能有感染的病毒,用手再触摸衣物,手可以感染手足口的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抓取食物或者呼吸道来进行传播。正常状态下,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等。所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上传播途径,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尤其近距离接触,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衣物可以通过污染的手传播。与手足口病患者共同进餐,使用公用餐具,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2023-08-02
  • 一边腮帮肿大是怎么回事(音频)

    一边腮帮肿大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一侧(一边)的腮帮肿大,要考虑以下几种可能:\n1、口腔炎症:如果患者本身有牙疼,要注意是否有牙周炎、根尖周炎以及智齿冠周炎,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同时加上抗厌氧菌的药物,还需要口腔科的医生针对牙齿本身进行治疗;\n2、放疗导致的骨髓炎:如果患者有肿瘤的病史,经过放疗的治疗,出现了一侧面颊部的肿大,还要注意是否有骨髓的炎症,因为放疗本身可以导致下颌骨或者上颌骨骨髓的炎症。这种情况也需要到口腔科来就诊,由颌面外科的医生来帮助确诊是否有骨髓的炎症,如果有相应的骨髓炎症,需要颌面外科的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判断是否需要外科的干预治疗;\n3、药物相关骨髓炎:患者是否有应用双膦酸盐等药物的历史,如果有这些药物的应用史,拔牙之后出现了局部一侧面颊部肿大,还要注意是否有药物相关的骨髓炎。这种情况也需要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在抗菌药物的治疗基础上,需要外科的干预和治疗。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因为什么(音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因为什么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临床常见的原因比较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n第一、感染因素:其中常见的是细菌感染,比如伤寒杆菌感染、副伤寒杆菌感染,以及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粟粒性肺结核,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下降。病毒感染当中,比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的感染,也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下降。\n第二、免疫系统疾病:比如风湿免疫性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经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n第三、肿瘤因素:淋巴瘤患者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另外也可以见于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等。\n第四、接触射线:比如长期接触X射线,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计数的下降。\n第五、应用退热药物:有些退烧的药物或者抗生素的治疗,也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一过性的下降,这种情况一般停药之后会很快恢复。\n临床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的病因,相对来说比较多,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辨。
  •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音频)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n第一、细菌感染:如果确定是细菌感染,通常可以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具体选择的药物需要结合感染的部位,治疗的疗程也需要结合感染的人群,以及感染的部位来决定。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还包括结核杆菌的感染,如果确定为结核杆菌的感染,可以选择抗结核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比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n第二、非典型病原感染:如果确定是支原体、衣原体或者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的感染,也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会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比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或者选择四环素类的药物,比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另外,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比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n对于抗菌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确定是细菌感染,或者非典型病原感染,只有确定这些适应症之后,才能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否则可能会因过度应用抗菌药物而引起细菌耐药的问题。
  • 低烧拉肚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音频)

    低烧拉肚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低烧、拉肚子的患者,如果有流行病学史,不能够除外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因为目前有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典型的症状,有些患者仅表现为其他系统的症状,而没有呼吸道症状,所以出现了低烧,同时伴有拉肚子,有腹泻或者有呕吐的患者,不能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尤其对于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或者接触过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这种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如果出现症状,无论症状是否典型,均不能够除外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需要到医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血常规、胸部CT,因为有些患者没有症状,但做胸部CT检查时,胸部影像学具有肺炎的表现。\n所以,对于患者的检查,完全依赖症状相对来说不是非常可靠,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或者胸部影像学的检查,以及新冠肺炎的核酸病毒检测,确诊的可靠性比较大。如果怀疑有新冠病毒感染,即使一次新冠病毒的核酸阴性,也不能够完全除外,还需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和肝病患者吃饭会传染吗(音频)

    和肝病患者吃饭会传染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与肝病患者吃饭是否会传染,取决于和哪一种肝病患者一起吃饭,主要分析如下:\n1、急性甲肝和急性戊肝:与此类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因为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也就是通过消化道传播。\n2、乙肝、丙肝:与此类患者一起吃饭,一般不会被传染,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破损皮肤黏膜传播、性传播或母婴传播,而口腔唾液含有极微量病毒,不至于引起共同进餐的人感染。\n3、肝硬化:与此类患者一起进餐,也没有传染性,因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转为慢性,不会发展至肝硬化。乙肝和丙肝虽然可以发展为肝硬化,但口腔唾液含病毒极微,不至于引起感染。\n4、其他肝病:如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遗传代谢性肝病,与此类患者一起进餐,不会有传染性,因为上述肝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不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n所以,与肝病患者一起吃饭,一定要明确与哪种肝病患者一起吃饭。
  • 肝纤四项检查其中一项高是肝硬化吗(音频)

    肝纤四项检查其中一项高是肝硬化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中其中一项升高,并不一定是肝硬化。因为肝纤维化四项,主要是辅助诊断肝脏是否有纤维化。如果其中一项或多项升高,可以怀疑肝脏是否有纤维化。通常也不能够单纯根据肝纤维化指标,确诊是否有肝纤维化,还需要结合肝脏弹性检查。\n确诊肝硬化,一般需要进行腹部B超检查,腹部B超通常会表现为肝表面不光滑,肝脏回声明显增粗、不均匀,肝脏血管走行不清楚,肝脏缩小,出现脾大,有上述表现时需要怀疑是否有肝硬化。另外,也可以结合肝脏弹性进行判断。如果肝脏弹性指标在14kPa以上,能够除外其他影响因素。还可以结合肝生化以及血常规检查,若肝生化指标当中白蛋白减低,或者血常规当中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低,脾功能亢进表现,可以综合分析上述指标,判断是否有肝硬化。不能够根据肝纤维化指标判断是否有肝硬化,而考虑是否有纤维化。
  • 年轻人得了肝硬化好恢复吗(音频)

    年轻人得了肝硬化好恢复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年轻人得了肝硬化是否好恢复,取决于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和肝硬化发展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并不是非常相关。患者如果是进入到了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比如出现了腹水、肝性脑病或者消化道出血,即使找到了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效果非常好,也仅能使病情稳定不进展,但肝硬化也很难逆转。如果是仅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通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如果病因治疗效果非常好,能够使得肝生化稳定,这种情况肝硬化有可能会逆转。\n对于常见的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比如乙肝,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早期的肝硬化可以逆转回去。如果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之后,病毒可以彻底从体内清除,肝硬化也可以逆转,但如果是丙肝引起的失代偿期,病情也很难逆转回去。所以即使是年轻人得的肝硬化,是否能够恢复也取决于病因,还有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 做B超能检查出肝硬化吗(音频)

    做B超能检查出肝硬化吗
    讲解医师:侯凤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做B超检查,一般情况下能够检出肝硬化,除非处于肝硬化的极早期,肝脏B超没有典型的表现,有可能不能够判断是否有肝硬化,需要结合肝脏弹性测定、腹部的CT以及血常规,还有肝脏的生化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有肝硬化。\n如果B超表现为肝表面不光滑、肝脏的回声明显的粗糙不均质、血管走行不清楚、脾脏增大,提示有肝硬化。诊断一般还需要结合血常规、生化、肝脏弹性来综合分析判断,如果有肝硬化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脾亢,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会表现为白蛋白减少,另外肝脏的弹性也会在14kPa以上。所以,B超检查如果怀疑肝硬化,还要结合生化学的检查,以及肝脏弹性测定来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有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