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丹

  • 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法(视频)

    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法
    儿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消除致病因素或触发因素及抑酸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成功性取决于潜在原因、溃疡特征及预期自然病程。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一线治疗:通过两种抗生素辅以抑酸药物治疗,治疗4周或4周以上后复查,判断治疗情况; 2、消除潜在致病原因或触发因素:如儿童口服阿司匹林、退烧药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导致胃黏膜损伤,造成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营养不良或进食不易消化食物诱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需消除上述因素; 3、抑酸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胃酸分泌增多所致,通常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抑酸治疗4-8周,通过胃镜复查,溃疡修复后停止抑酸药物治疗。
    2023-08-02
  • 孩子吃母乳拉肚子怎么办(视频)

    孩子吃母乳拉肚子怎么办
    婴儿进食母乳后腹泻,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婴儿生后胃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善,母乳中乳糖酶消化较低、活性较弱,母乳喂养后易出现乳糖不耐受。摄入过多乳糖后,肠道内发酵,产酸、产气增多,导致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且大便易出现酸臭味。如果婴儿正常母乳喂养,体重增长、发育情况良好,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正常喂养即可,随月龄增长腹泻情况可明显好转。 如婴幼儿母乳喂养后腹泻较严重,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可进行适当处理。如暂时更换无乳糖奶粉辅助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转为母乳喂养。母亲饮食可进行一定程度回避,减少过多甜食、水果及油腻食物摄入,可一定程度缓解婴儿腹泻现象。
    2023-08-02
  • 婴儿30天了还有黄疸怎么办(视频)

    婴儿30天了还有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期间易出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一般3-4周消退、足月儿2周左右消退。如婴儿30天黄疸未消退,需考虑存在疾病因素。建议检查肝功能判断黄疸程度及性质。相对肉眼观察或经皮检查胆红素而言,检查肝功能判断黄疸更准确。 检查肝功能需抽取静脉血,除判断黄疸程度、性质,还可判断肝功能损伤或胆汁淤积情况。30天以上仍存在黄疸的患儿,尤其出现大便变白或小便较黄,多提示存在病理性因素,建议抽取静脉血检查肝功能。
    2023-08-02
  • 初生婴儿黄疸高的原因(视频)

    初生婴儿黄疸高的原因
    初生婴儿黄疸偏高包括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常见生理性因素,具体如下: 1、新生儿胆红素生成、来源较多:胎儿期间因缺氧血红蛋白较高,出生后因气压、环境改善,血红蛋白破坏,产生较高胆红素。同时新生儿血红蛋白寿命较短、破坏较快,导致其它来源胆红素增多; 2、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能力较弱:新生儿出生后白蛋白含量较低,特别早产儿胆红素结合能力、转运胆红素能力较低,胆红素处理能力较弱,导致黄疸较高; 3、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较弱,摄入胆红素或排出胆红素功能较差,黄疸升高较明显; 4、新生儿肠肝血红素较多。 此外,病理性因素如肾病感染导致酸中毒,或因头颅血肿等病理因素导致,此时黄疸也可明显增高。
    2023-08-02
  • 新生儿黄疸20严重吗(视频)

    新生儿黄疸20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20mg/dl,通常属于较严重状态。20mg/dl为通过经皮测胆红素判断,换算成血中总胆红素水平可达342μmol/L以上,此程度黄疸对不同日龄新生儿均属于较高水平。后续是否存在并发症及需处理问题,应结合新生儿日龄、胎龄以及存在高危因素综合判断。 目前新生儿日龄胆红素水平,如果超过20mg/dl,通常需进行处理,如查找潜在原因,因部分原因导致间接胆红素增高,需行光疗治疗。如存在并发症或高危因素,甚至需换血治疗。
    2023-08-02
  • 两个月宝宝黄疸没退有影响吗(视频)

    两个月宝宝黄疸没退有影响吗
    2个月宝宝黄疸未消退,需根据不同情况判断。母乳性黄疸最迟3个月消退,但大部分宝宝如果2个月黄疸未消退,需高度警惕。大部分新生儿基本4周左右黄疸消退,如黄疸未消退尤其伴大便颜色变淡或小便颜色变深,需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测判断黄疸性质及程度。 不同原因导致黄疸升高,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不良影响。如黄疸后续进行性加重,检查肝功能发现直接胆红素升高,此时建议进一步进行病因检查。如高度怀疑胆道闭锁,需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不同原因黄疸处理方法不同、对婴儿影响不同,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023-08-02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视频)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应依据胎儿是否足月判断,具体如下: 1、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2、早产儿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迟不超过4周。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出现原因与新生儿期间特殊病理、生理相关,具体如下: 1、胆红素来源较多,血红蛋白含量高、破坏速度快,产生胆红素高; 2、新生儿早期白蛋白水平较低,尤其早产儿,结合胆红素能力较弱,转运肝脏能力较差; 3、新生儿期间因肝脏功能不成熟,处理及排泄胆红素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明显增高; 4、新生儿期间肠肝循环较强,间接胆红素吸收增高,引起黄疸的几率高于大龄儿童。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怎么查出来(视频)

    母乳性黄疸怎么查出来
    母乳性黄疸主要采取排它性诊断,如黄疸婴儿或新生儿,排除其它引起黄疸升高因素后,以母乳喂养为主、一般情况良好,此时需考虑母乳性黄疸可能。建议暂停母乳喂养,如暂停2-3天后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若黄疸明显消退甚至部分消退,则属于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因母乳中含β-葡萄糖苷酶,肠道结合胆红素分解为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间接胆红素重新吸收入血经过肝脏,增加肝脏处理负担,导致黄疸消退较慢。母乳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除非黄疸程度较高,>15mg/dl以上,需暂停母乳喂养。平常以监测黄疸动态变化为主。
    2023-08-02
  • 宝宝细菌性肠炎怎么治疗(视频)

    宝宝细菌性肠炎怎么治疗
    宝宝细菌性肠炎治疗需根据所感细菌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及身体免疫情况综合治疗。感染产毒性细菌或毒力较弱细菌,通常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症处理、预防脱水、合理饮食即可。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腹泻开始时可口服补液盐,预防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合理饮食,增加能量摄入,帮助肠炎恢复; 3、如为细菌性肠炎感染,细菌菌量较多、毒素较强,引起肠道严重炎症反应,尤其侵袭性肠道炎症,如明显腹痛或腹泻甚至伴黏液脓血便,此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前建议行便培养,寻找潜在细菌,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以更好选择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2023-08-02
  • 宝宝细菌性肠炎是什么引起的(视频)

    宝宝细菌性肠炎是什么引起的
    宝宝细菌性肠炎通常因不洁饮食或手部接触途径引起,夏季较多见,因为夏季高温环境下细菌繁殖较快,易引起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症状与病毒性肠炎区别较大,常出现腹痛、腹泻等现象。细菌性肠炎腹痛症状较为常见,大便性状可出现多种表现,次数多少不等,甚至出现黏液脓血便,同时可能伴发热。 细菌性肠炎通过不洁饮食引起,故需注意饮食卫生,同时应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感染。细菌性肠炎中最常见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夏季进食冰箱内食物或海鲜,需注意加热处理,避免因感染沙门氏菌或其它活菌导致细菌性肠炎。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