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

  • 坐骨神经痛是怎么回事(视频)

    坐骨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坐骨神经痛指的是下肢的胫神经区域,或者腓总神经区域的疼痛、麻木,这种神经压迫表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1、坐骨神经在臀部后方,出骨盆之后经过梨状肌的部位产生压迫,坐骨神经有时是一个主干穿过梨状肌,有时是分为两束穿过梨状肌。如果梨状肌神经周围,有纤维束带,或者是梨状肌比较发达,在髋关节活动过程中,由于肌肉收缩对神经进行压迫,就会引起下肢坐骨神经的症状。如果压迫以胫神经为主,就会出现脚底发麻,脚踝勾脚和脚趾弯曲的动作力量会有减弱。如果以腓总神经压迫为主,就会出现抬脚踝费力,脚趾伸趾没有力量和脚趾外围脚背麻木;2、神经根受到压迫:通常年轻人表现为腰椎间盘脱出,椎间盘压到神经根上,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也会有麻木感。如果压到腰上4-5的神经阶段上,就会容易引起拇趾的背伸力量减弱。如果压到腰5骶1节段上,会容易引起拇趾的跖屈力量减弱,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确诊。
    2023-08-03
  • 腰肌劳损最忌讳什么(视频)

    腰肌劳损最忌讳什么
    腰肌劳损最忌讳的是着凉和增加腰椎负担的姿势或动作,劳损在年轻人群中产生通常是因为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局部腰背肌肉长期处于张力状态,出现疲劳,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和肌周紧张、痉挛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在受凉后会容易明显加重。因此对于年轻人,应该缓解腰椎的压力,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体位,多进行腰背肌肉的主动活动锻炼,增强腰背肌肉力量是避免出现腰肌劳损的主要方法,同时也要避免着凉。中老年人腰肌劳损通常已经出现腰椎小关节病变、椎间盘变性,甚至是腰椎的滑脱、不稳等骨性结构的问题。此时增加腰椎负担,如坐着的时间过长、经常弯腰、体力劳动过多,或者是着凉等情况,都非常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加重,产生腰肌劳损的急性发作。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避免着凉、腰部保暖,同时经常锻炼腰背肌肉,如去游泳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加强腰椎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延缓腰椎骨性结构的退变发展,避免反复出现腰肌劳损。
    2023-08-03
  • 大脚趾拇外翻如何治疗(视频)

    大脚趾拇外翻如何治疗
    拇外翻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均存在,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虽然有拇外翻畸形,但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即脱鞋可以看到脚趾轻微弯曲,但在运动、跑步、跳跃时都没有任何影响,也没有疼痛时,可采用保守治疗。即穿着宽松的鞋子,减少鞋子对拇外翻部位的挤压或者摩擦。还可尝试用拇外翻的矫正器,晚上睡觉时戴都可以适当改善拇外翻的严重程度,但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可能性较小; 2、手术治疗:对于非常严重的病例,主要是成人病例,如果拇外翻同时合并有严重疼痛,对走路等运动产生影响时,真正有用的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有很多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根据就诊时的主要问题选择。如果是内部疼痛,经过保守治疗没有得到缓解,可以进行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术。部分手术是肌腱手术,主要是拇指肌腱短时进行移位术。拇外翻微型截骨矫正手术、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等能够改善外观、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还应该由专业的骨科医生进行评估决定。
    2023-08-03
  • 睡醒后手指弯曲疼痛是不是腱鞘炎(视频)

    睡醒后手指弯曲疼痛是不是腱鞘炎
    睡醒后手指弯曲出现疼痛,最常见的诊断就是腱鞘炎,全称是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这种疾病常发生于生育后的年轻女性或中年以上的人群,由于手指的频繁活动导致屈指肌腱和腱鞘入口处产生摩擦,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导致肌腱增生和腱鞘入口处狭窄,出现肌腱通过鞘管处困难,有弹响和局部疼痛。这种炎症反应在睡醒一觉之后,由于手指长时间不活动,局部炎症蓄积,会引起活动时疼痛更为明显,有时还会出现手指活动弹响,所以腱鞘炎也称为弹响指。对于狭窄性腱鞘炎最好的治疗方法,要先减少手指活动量,不要着凉水,避免做过多的家务活动,也要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在痛点部位可以涂抹扶他林软膏,轻度的腱鞘炎,在经过充分休息之后,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如果经过上述治疗之后,症状仍然非常明显,可以在痛点部位封闭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进行抗炎治疗,效果比较好。封闭治疗无效时还可以考虑局麻,进行腱鞘入口切开,这样肌腱通过腱鞘不再受到限制,症状就会彻底消失。
    2023-08-03
  • 拇指根部腱鞘炎怎么治疗(视频)

    拇指根部腱鞘炎怎么治疗
    拇指根部腱鞘炎是指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治愈。治疗方法如下:一、保守治疗:1、减少拇指活动量:因为多数腱鞘炎都是由于拇指的频繁活动,导致肌腱与腱鞘之间摩擦,产生炎症反应,出现腱鞘的增生、狭窄、肌腱结节样改变,出现腱鞘炎的症状和弹响。因此充分的休息、避免使用凉水,本身就可以缓解腱鞘炎的症状;2、局部用药:可以在腱鞘炎疼痛部位涂抹扶他林软膏,或者是外敷抗炎镇痛软膏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消炎作用;3、封闭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在拇指根部掌侧痛点部位进行封闭注射,封闭注射的药物是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属于强效抗炎药,经过1-2次封闭之后,腱鞘炎症状可以消失。症状消失后也应该让手指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症状复发,封闭注射越是在早期治疗效果越好。二、手术治疗:晚期在已经形成结节和腱鞘狭窄的情况下,封闭之后症状也容易出现复发,对于这些人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是在压痛点的部位局麻,切开狭窄的腱鞘,彻底解放肌腱以后,腱鞘炎症状就会彻底消失。
    2023-08-03
  • 腱鞘炎囊肿怎么引起的(视频)

    腱鞘炎囊肿怎么引起的
    腱鞘炎囊肿是指腱鞘囊肿,腱鞘囊肿形成的原因有两类,具体情况如下:1、囊性肿物:因为腱鞘是肌腱表面一个管型的纤维结构,有部分滑液会在腱鞘表面形成囊壁,形成囊肿并逐渐增大,称为腱鞘囊肿。常发生于手掌屈指肌腱腱鞘的入口位置,呈黄豆大小、有明显压痛、质地较坚硬,这种腱鞘囊肿通常不大,通过B超检查可以确诊;2、关节囊囊肿:最常发生的部位,比如手腕背侧和脚背的囊肿,这种囊肿形成原因是由于关节内关节液,通过关节囊的薄弱区渗透到皮下,形成囊性肿物。肿物内容物是关节液,关节液与关节腔有交通,但是多数是由于关节腔内液体渗透到囊肿内,囊肿内液体很少会渗透到关节腔内。随着关节活动增多,囊肿会逐渐增大,这种腱鞘囊肿症状都比较轻,可以不治疗。如果囊肿较大、较硬,可以用手挤破。如果挤不破,也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切除囊肿的同时修复关节囊,以后复发的几率比较小。腱鞘囊肿都是良性,基本没有恶变的可能性。
    2023-08-03
  • 大拇指腱鞘囊肿怎么治疗(视频)

    大拇指腱鞘囊肿怎么治疗
    大拇指的腱鞘囊肿比较少见,诊断腱鞘囊肿要通过局部的超声检查发现手腕结节部位是明显的液型,囊性肿物才能诊断腱鞘囊肿。腱鞘囊肿往往发生于腱鞘表面滑液的聚积包裹,形成囊性肿物。一般不会很大,治疗如下:1、保守治疗:腱鞘囊肿常会在手活动握力时,出现挤压、疼痛。对于明显的结节样增生囊肿,可以考虑用手指挤破;2、手术治疗:如果手指不能挤破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的常用方法是在局部打麻药,切开皮肤显露囊肿之后,将囊肿连同腱鞘的腱鞘壁完整地切除,切除以后囊肿就不会再复发。部分人以为的腱鞘囊肿实际上是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在B超检查时不会发现囊性肿物,只能发现腱鞘狭窄和拇指肌腱结节样的增生。对于腱鞘炎应该休息、避免碰凉水,在局部可以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封闭消炎之后症状会逐渐缓解。如果症状不缓解,可以用手术进行鞘管切开,肌腱不再受到鞘管的束缚之后滑动顺畅,腱鞘炎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2023-08-03
  • 1岁宝宝O型腿怎么矫正(视频)

    1岁宝宝O型腿怎么矫正
    1岁以内的儿童O型腿基本属于生理性O型腿,或者称为生理性膝内翻,从儿童骨科的医疗原则来讲,不需要特殊医学干预。因为儿童腿型在生长过程中,随着个子长高,腿逐渐变长,腿型会逐步改善。如果发现1岁儿童是O型腿,首先不要担心,基本上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自行好转,避免过度干预。 但如果父母亲本来有骨代谢性疾病,是严重O型腿或者X型腿时,一定需要就诊。目前儿童都会做出生筛查,如果检查出有甲状腺疾病或者其他基因问题,且家长觉得儿童腿不直,也需要找小儿骨科医生确认。只有对于有基础疾病存在的O型腿,医生才会根据基础疾病的不同,进行一定的药物干预,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等。所以O型腿的儿童1岁以内基本上都是生理性,如果父母有问题或者儿童本身有遗传性疾病,尽早找医生治疗即可。
    2023-08-03
  • 儿童O型腿矫正最佳时间是几岁(视频)

    儿童O型腿矫正最佳时间是几岁
    目前没有O型腿最佳的矫正年龄的确切说法,O型腿分为两类,生理性O型腿指儿童出生时有轻微O型腿,通常可逐渐好转,不需要治疗。如生理性O型腿儿童等到1-2岁时,腿型会逐渐变直,变直后到3-4岁会出现轻度X型腿,直到7-8岁时,腿又变直,多数儿童都有上述过程。所以对于1岁生理性O型腿不需要治疗,不用注意最佳治疗时间。如果发现儿童有轻度O型腿,且只有1-2岁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等,等其自行恢复即可。 病理性O型腿指儿童本身有基础性疾病,如有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或者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此时不能任其发展,应尽快找医生诊断引起O型腿的原因,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常规药物调整主要是补充磷、钙、维生素D等,预防O型腿加重。对于部分稍大的患儿,O型腿已经很明显,而且是代谢性疾病引起,如果畸形很严重,应尽早进行手术干预。
    2023-08-03
  • O型腿怎么形成的(视频)

    O型腿怎么形成的
    不同O型腿引起的原因不同,分为生理性O型腿和病理性O型腿,具体如下: 1、生理性O型腿:不是一种疾病,儿童出生时就存在,主要因为怀孕时蜷缩在母亲子宫里,出生时双腿不直,有弧度。通常1-2岁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是生理性O型腿,出生后随着儿童逐渐长大就会恢复正常; 2、病理性O型腿:指很大的儿童或者成年人腿不直,原因很多,最常见于严重代谢性疾病,包括遗传性骨代谢疾病、维生素D缺乏的佝偻病、遗传性软骨发育不良、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等。部分儿童以前发生过骨折,骨折愈合后逐渐出现下肢弯曲,因为受伤时损伤骨骺线,导致创伤性O型腿。还有部分儿童小时候发生过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关节炎等,如果损伤股骨远端或者胫骨近端的骨骺,也会导致O型腿。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