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兴

  • 心包炎手术成功率高吗(视频)

    心包炎手术成功率高吗
    心包炎手术单从心包剥离、开窗手术方面来讲,成功率相对较高。手术难度相对于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等较低,通常在心脏表面进行手术,不需要心脏停搏以及体外循环即可完成手术。心包炎手术需要将心包切除,解除对心脏的压迫与限制,但心脏或机体受到影响的器官功能能否恢复,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一旦确诊缩窄性心包炎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早期未干预,随着病程进展心脏本身结构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如心肌细胞功能、数量下降,即使解除心包对其包裹、束缚,仍不能很好恢复。长期心包限制会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出现胃肠道淤血与肝淤血。长期肝淤血会导致淤血性肝硬化,此时即使解除淤血,肝功能也难以完全恢复,会遗留肝硬化的表现,如长期消化不良、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腹腔积液等,会影响手术效果。
    2023-07-31
  • 缩窄性心包炎可以治愈吗(视频)

    缩窄性心包炎可以治愈吗
    缩窄性心包炎如果经过恰当治疗,可以长期得到缓解或达到治愈的程度。缩窄性心包炎常见类型为结核性心包炎,结核包括急性、慢性,反复对心包造成损害,导致心包出现增厚、粘连,甚至像铠甲一样将心脏包裹在内,通常会对心脏舒张、收缩产生较大影响,心脏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出现静脉回心血量受到障碍。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肝脾肿大,以及下肢、腰骶部水肿等。缩窄性心包炎早期主要治疗为去除结核或其他感染灶,而缩窄性心包炎阶段,主要为外科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外科干预主要将心脏外层的心包剥离,即将缩窄、挛缩、增厚的心包膜剥离,从而解除对心脏的限制,让心脏功能得到恢复。
    2023-07-31
  • 缩窄性心包炎临床特征(视频)

    缩窄性心包炎临床特征
    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征,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常见于结核病人:如肺结核,部分病人可能患有结核性心包炎,但并没有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2、进展比较缓慢:通常缩窄性心包炎症状出现比较慢,通常心包增厚、挛缩、纤维化后逐渐变得像铠甲一样,将心脏包裹在内,从而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3、引起心功能下降:比如体力活动受到限制,活动耐量下降,出现疲劳、无力,以及精神状态下降等,在活动过程中病人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心慌表现;4、其他系统的症状:比如消化不良,通常由于静脉血回心受到限制,包括消化系统的静脉血回心受到限制,容易出现胃肠道黏膜淤血,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如果给病人做体格检查,发现血压比较低、心率偏快,以及头颈部静脉比较明显,肝、脾肿大,容易触及到腹部脾、肝等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下肢、腰骶部等低垂部位水肿。
    2023-07-31
  •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大吗(视频)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大吗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大小可以通过与其他心脏手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通常为开胸,或从肋间隙进到心包腔进行手术,但与冠状动脉搭桥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相比,总体创伤小、恢复快、风险更小,通常不需要长时间恢复,术中可能不需要体外循环、阻断大动脉血流等。如果与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相比,心包手术较小。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主要术式,通常为心包打开后将包裹在心脏表面增厚、挛缩、纤维化,甚至钙化的心包进行剥离,也称为开窗手术。从而去掉增厚、硬化的心包,减轻对心脏收缩、舒张的限制作用,解除对心脏的压迫,使心脏的主要功能,以及静脉回心血量得到有效缓解或完全恢复。
    2023-07-31
  • 心包炎鉴别诊断(视频)

    心包炎鉴别诊断
    心包炎的鉴别诊断,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如发热、白细胞升高、胸痛、心慌、胸闷等症状。与其相近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类似表现,或胸膜炎、呼吸道系统疾病,比如气管炎、胸膜炎、肺炎等,均需要与心包炎进行鉴别,通常做心脏彩超观察心包有无积液、渗出,以及听诊有无心包摩擦音等;2、原因:引起心包炎的原因可以为感染性,也可以为非感染性,感染性原因如特殊结核感染、普通化脓性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等。非感染性原因如肿瘤放射、尿毒症心包炎、心肌梗死后心包炎等。通常应检查有无肾功能异常,以及肌酐、尿素氮、白细胞是否异常升高等感染表现。
    2023-07-31
  • 24小时早搏1000次严重吗(视频)

    24小时早搏1000次严重吗
    24小时早搏1000次,次数并不太多,但是早搏是否严重,危害大不大,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一、心电图:从心电图观察早搏的频次,是多元性早搏还是单形性早搏,早搏是否连续出现、成对出现,以此判断早搏是否严重。二、基础疾病:1、比如老年患者有过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或严重的瓣膜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已经有很大的病变。此时如果出现早搏,而且早搏较多,危害相对较大;2、部分青壮年做普通心电图或24小时心电图时,会发现早搏,甚至24小时有1000次早搏。此类人群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的扩大及瓣膜的改变,心脏功能较好,而且早搏主要是在安静时出现,运动后早搏就减少或消失,此时不会有很大的危害。如果数量不多,不需要做太多的干预。但是如果有基础疾病,要积极地治疗原发病,比如要改善心肌的缺血,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才能让早搏的风险、数量,都得到明显下降。
    2023-07-31
  • 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视频)

    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
    早搏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去除诱因:多数正常人没有基础疾病也会出现早搏,此时的诱因是情绪的焦虑、紧张,还有浓茶、咖啡的刺激,所以需要避免这些诱因。通过诱因、危险因素的干预,使早搏得到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比如青少年没有基础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休息、放松、转移注意力,避免浓茶、咖啡,一般就不再出现早搏;2、治疗病因:病因如果是缺血、心力衰竭、心肌病或者心肌炎,这时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针对早搏可以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比较常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断剂,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也可以选用美西律、普罗帕酮或者胺碘酮,但是选药时需根据早搏病人的基础疾病进行选择;3、对症治疗:如果血压未控制良好,通过控制血压,早搏也会明显减少,通过改善心肌缺血、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补充电解质,都可以减少早搏的发生。
    2023-07-31
  • 频发室上性早搏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频发室上性早搏是怎么引起的
    频发性室上性早搏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1、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扩大、冠心病、瓣膜病等,均可以导致心房压力负荷过重后,心房结构功能改变,出现频繁室上性早搏;2、呼吸系统疾病:在慢性支气管炎、结核、哮喘的基础上,出现肺气肿、肺心病,对右心负荷比较重时,也会出现频发室上性早搏;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引起心率紊乱,包括室上性早搏,严重的还可能会有房颤;4、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钾血症,也可引起频发性室上性早搏;5、其它:发热、重症感染对心脏会造成损害,甚至引起心肌炎的改变,也会出现早搏,此外还有特发性早搏。
    2023-07-31
  • 早搏能不能彻底治愈(视频)

    早搏能不能彻底治愈
    早搏通常指心脏早搏,治疗主要是与基础的疾病和多元性早搏有关,需要积极治疗。早搏能否治愈与早搏的病因有关,常见分析如下:1、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因通常无法去除,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无法得到根治,早搏还有可能会出现;2、心理因素:没有基础病的病人早搏通常是诱因所导致,比如情绪、睡眠、劳累、发热、紧张、焦虑等有关。如果将诱因去除,部分病人不需要过多的药物治疗,即可完全治愈;3、生理性早搏:正常人可以出现。如果普通人带holter,即24小时心电图,会发现每个人几乎都有早搏,没有必要积极治疗将所有早搏全部去掉,因为正常人早搏不多、无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寿命通常不会有影响,如果过分关注早搏,心情、情绪会受到影响,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2023-07-31
  • 频发早搏怎么办(视频)

    频发早搏怎么办
    频发早搏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见如下:一、无器质性早搏:1、改善生活方式:保证休息、情绪稳定,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同时避免过于剧烈活动、大量出汗,否则会引起电解质紊乱;2、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断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在减慢心率同时可减少早搏,如果效果不佳,还可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也可考虑选用中医中药治疗,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颗粒等,对早搏治疗也有作用。二、器质性早搏:一方面针对早搏做治疗,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果是心肌缺血患者,需要改善心肌缺血,如果是心力衰竭患者,则需改善心脏功能。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