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疟疾是哪类传染病(视频)

    疟疾是哪类传染病
    疟疾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是乙类传染病,能够对人体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疟疾主要是由蚊虫叮咬传播,在叮咬过程当中,疟原虫通过叮咬进入到人体的体内。首先疟原虫在叮咬以后,大概1-5分钟内进入人体的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寄生、分裂、繁殖,到一定程度以后,在肝脏内的疟原虫释放到外周血,寄生进入到了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寄生的疟原虫,也是通过分化、发育、繁殖的过程,反复破裂,造成疟原虫寄生在新的红细胞内。在人体寄生的过程当中,疟原虫给人体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除了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的临床表现以外,还会对患者的器官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可以造成肝脏功能不全、急性肝衰竭、红细胞破裂的过程当中,也会造成堵塞肾小管和肾小球引起的肾脏功能不全或者是衰竭。同时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弱,还可以造成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或者出现脑型疟疾,表现为昏睡、昏迷、抽搐、肢体活动障碍、颅内压增高等不同表现。总而言之,疟疾可以给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是感染疟疾,需要早期诊断,早期充分全流程治疗,可以减少疟原虫给人体造成的损害。
    2023-08-01
  • 疟疾的治疗药物有哪些(视频)

    疟疾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抗疟治疗的药物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青蒿素类药物,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多、治疗疟疾效果最好的药物。比如青蒿琥酯、蒿甲醚,进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治疗,也可以使用磷酸萘酚喹、双氢青蒿素哌喹、磷酸咯萘啶等,进行口服治疗。同时这些口服的药物,还可以用作短暂性、预防性的治疗。另一类药物是用奎宁类,包括二盐酸奎宁、硫酸奎宁等,这些药物主要使用的地域是在法国和前法国的殖民地国家。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有效的杀灭疟原虫,还可以加强患者的代谢,从而促使有效快速地恢复。在治疗疟疾的同时,还要采用器官功能保护的药物,比如使用护肝、利尿、贫血、保护脑细胞等药物,从而减少疟原虫在人体寄生,对器官功能造成损害。采用综合药物治疗,可以使得疟疾患者能够快速有效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
    2023-08-01
  • 疟疾病吃什么药最好(视频)

    疟疾病吃什么药最好
    疟疾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首选的药物应该是青蒿素类,对于疟原虫效果比较好,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当中使用最多见的药物,比如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另外可以选择磷酸萘酚喹、双氢青蒿素哌喹、磷酸咯萘啶等,进行口服治疗,相对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如果出国还可以选择二盐酸奎宁、硫酸奎宁,或者这些奎类药物进行抗疟治疗。除了抗疟治疗以外,还要加用器官功能保护的药物,从而形成综合抗疟治疗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整个的全球范围内针对疟疾,应当使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法。因此,如果大家出国旅行,特别是前往疟疾的流行地域,比如非洲的撒哈拉以南、拉丁美洲地区、东南亚地区,都需要携带抗疟药物。在短暂的时间内可以口服这些药物作为预防,在长期情况下,一旦确诊疟疾,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治疗,避免使得疟疾对每位患者产生严重的损害。
    2023-08-01
  • 治疗脑型疟疾的首选药物(视频)

    治疗脑型疟疾的首选药物
    治疗脑型疟疾目前首选的是青蒿素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如青蒿琥酯、蒿甲醚,采用静脉注射,或者是肌肉注射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在人体运输中的载量,从而能够快速挽救脑型疟疾的患者。目前采用这种方式,死亡率依然较高,在部分地区死亡率超过了50%。因此,对于脑型疟疾的患者,早期全程足量使用抗菌药,是治疗脑型疟疾的重要要求。同时还要使用脑细胞的保护药物,或者是降低颅内压,加快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这些综合抗疟保护治疗的措施,可以及时挽救脑型疟疾的患者,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快速恢复。脑型疟疾是疟疾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昏睡、昏迷、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恶心、呕吐、脑疝等。
    2023-08-01
  • 疟疾患者血常规的特点是什么(视频)

    疟疾患者血常规的特点是什么
    疟疾患者血常规的特点主要如下:1、白细胞:一般不会升高,由于疟疾是传染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认为,如果是传染病,感染以后白细胞上升,实际疟疾患者白细胞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2、血小板:对于疟疾患者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血小板,血小板随着病情的进展进一步变化,如果情况比较危急,或者体内的疟原虫数量比较多,血小板下降会越剧烈,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血小板观察患者,是不是呈现一种病情加重的状态。血小板也可以考虑是抗疟治疗有效的指标,如果是抗疟治疗比较有效,体内疟原虫数量逐渐减少,患者逐渐进好转的情况下血小板会逐渐升高;3、血红蛋白、红细胞:由于疟原虫是寄生在红细胞内,因此红细胞会随着患者病情进展,呈现贫血的表现,但是在临床中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往往有滞后性,也就是患者红细胞呈现下降的态势,往往预示患者已经患疟疾较长时间,或者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红细胞破裂较多,才表现为红细胞下降。总之,结合血常规的特点,不仅看到疟原虫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可以看到在抗菌治疗以后,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反映治疗的效果。因此,对于不能监测疟原虫水平的地域,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达到上述检测和治疗的特点。
    2023-08-01
  • 疟疾能治好吗(视频)

    疟疾能治好吗
    疟疾可以完全治愈,患者可以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识别。疟疾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疟原虫通过蚊虫叮咬进入体内,出现发热、寒战以及大量出汗。具体如下:1、疟原虫类型:不同疟原虫存在不同治愈过程,若疟原虫毒力较弱,进行治疗后可较快好转。若疟原虫毒力较强,需要进行密集或强有力的治疗方法,方可完全治愈; 2、疟原虫数量:疟原虫数量越多,需要治疗的时间越长;3、就诊时间:患者从发热到判断为疟疾的时间越长,治疗所需的时间越长;4、机体状态:若患者合并较多慢性疾病,存在不良嗜好或免疫功能低下,治疗时间较长。当被含疟原虫的蚊虫叮咬后,应考虑疟疾可能性,建议早期诊断,治愈时间更短。
    2023-08-01
  • 血吸虫病变主要累及哪里(视频)

    血吸虫病变主要累及哪里
    血吸虫在感染到人体后,可造成以下几个器官的损害:1、传统意义上,如果感染日本血吸虫或曼氏血吸虫,主要损害器官是人体的肝脏、结肠,因为感染后虫卵主要沉积部位为肝脏和结肠;2、如果感染埃及血吸虫,主要寄生部位是膀胱,给人体造成的损害主要累及在膀胱;3、另外,血吸虫虫卵除典型的部位寄生外,还可造成异位寄生,即可对其他器官造成较严重的损害。如寄生在肺时形成肺血吸虫病,寄生在大脑时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血吸虫病,还可以寄生在肾脏形成肾血吸虫病。不论是寄生在哪个器官,长期寄生都可对患者造成纤维化、硬化或其他器官损害。由于血吸虫虫卵寄生在器官后还可分泌较多针对血吸虫的抗原、蛋白质,可使患者损害逐步加深,所以有潜在血吸虫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清除血液中寄生的可能,从而避免形成严重损害。
    2023-08-01
  • 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是什么(视频)

    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是什么
    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患者体内不同的器官组织,能够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成虫,这是诊断血吸虫病的金标准。在患者的粪便、肠道黏膜可以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慢性期在肝脏也可以找到血吸虫。同时如果血吸虫存在异位器官寄生的可能,比如寄生在肺、肾脏、神经系统,通过穿刺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之一;2、可以采取血吸虫针对性的抗体检查,考虑诊断血吸虫病;3、在器官或者是体液当中,找到了血吸虫感染的核酸,也是诊断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要进行穿刺操作,从而取得机体组织诊断血吸虫病。
    2023-08-01
  • 血吸虫病肝还能活几年(视频)

    血吸虫病肝还能活几年
    血吸虫病影响寿命的说法,其实不科学。当患有急性血吸虫病时,通过及时诊断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完全清除体内血吸虫的成虫、虫卵、幼虫,这样的患者可以长期生活,寿命不受影响。当患者感染了血吸虫病,进入慢性感染期,或者是长期感染时,有可能血吸虫在体内造成了潜在的慢性损害。主要表现是造成了肝脏的肝纤维化,或者是进展到肝硬化的表现,通过药物治疗和机体肝脏功能的治疗,也可以达到长期生活的目的。只有患者长期感染了血吸虫,虫卵沉积在肝脏以后,对肝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比如进入了肝脏硬化的阶段,即将进入到肝脏肿瘤的情况,才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才可能影响寿命。
    2023-08-01
  • 脑血吸虫病的症状(视频)

    脑血吸虫病的症状
    脑血吸虫病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颅内压增高:血吸虫的虫卵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可以造成颅内压增高,出现间断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2、癫痫:抽搐的表现,也就是当血液虫的虫卵寄生的部位比较靠近大脑皮层时,可以出现异常的放电,全身性癫痫大发作,比如牙关紧闭、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意识丧失,也可以出现局灶性发作,比如暂时性意识丧失,学习时笔掉了,或者吃饭时筷子掉了;3、脑血管病:压迫神经传导中枢时,可以出现脑血管病,半侧身体肢体活动不利的情况,严重情况下,可以造成昏睡、昏迷等临床表现。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