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 吃什么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视频)

    吃什么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物可预防或治疗。目前新型冠状病毒预防需依靠防护与防控两方面,主要内容如下:1、防护:首先为个人防护,出门需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若在高风险地区,外出时应携带消毒液或消毒纸巾,必要时戴护目镜与手套。另外到其他地方前要了解清楚是否属于中高风险地区,若属于中高风险地区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长时间逗留。当外出回家后需注意外衣与自身消毒,进门前将口罩摘除,装到密封袋后喷洒消毒剂密封,同时需将外衣脱下喷洒消毒剂。还需洗热水澡并更换干净衣服后再与家人接触,而脱下的衣服要及时洗涤及消毒,做到以上内容即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防控:若有境外输入病例或从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人员,均有专门流调防控人员进行跟踪,以免携带病毒传染给他人在社会引起传染。
    2023-07-31
  • 得了新冠肺炎后肺部有什么感觉(视频)

    得了新冠肺炎后肺部有什么感觉
    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肺部会有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等感觉。不同程度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感觉会有差异,具体如下:1、无症状感染者:仅有轻微的鼻塞和咽部不适;2、轻型患者:会有轻度干咳;3、普通型患者:会有明显咳嗽,以干咳为主,吐不出痰,表现为阵咳、喘不过气、明显胸闷、吸不进气。病情进一步加重,会有喘息、气喘,呼吸频率增快,呼吸频率>25次/分甚至30次/分,出现呼吸衰竭,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喘息,此时需要高流量吸氧;4、重型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喘、胸疼,随着缺氧越来越重,患者会出现谵妄、头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伴随症状。
    2023-07-31
  •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标准是哪些(视频)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标准是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接触史:在工作、学习、生活和交通工具上,可能与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有过交际,或到达过高风险地区,有明确的接触史;2、典型症状:如发热、咳嗽、胸闷、气喘和呼吸困难等;3、典型影像学表现:双肺存在磨玻璃影、斑片状影和磨玻璃影交替,或双肺的实变,有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都属于新型冠状病毒典型的X光或CT表现;4、核酸检测阳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对于确诊最为重要。核酸检测阳性,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呈阳性,或者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有高度同源性。以及进行IgG和IgM检测都呈阳性,或IgG阴性又转为阳。无论是通过鼻咽拭子、肛门拭子,还是其他组织或血液进行核酸检测呈现阳性,都可作为诊断依据。以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标准,来源于第八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指南。
    2023-07-31
  • 新冠肺炎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吗(视频)

    新冠肺炎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可能会通过食物传播。食物经过蒸煮加热后,新型冠状病毒可被杀灭。但若空气中,漂浮的气溶胶病毒落到食物上,进食时,通过食物进入消化道进入人体。若进食生食,如各种刺身、生鱼等冷冻食品,尤其是国外进口的冷链食品,若食物上沾有新型冠状病毒,就会通过食物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消化道黏膜可被病毒侵蚀,通过穿透消化道的黏膜进行感染,故可能产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已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可通过气溶胶,或咳嗽出的病毒飞沫在空气中漂浮,经过呼吸后,进入鼻腔,以及呼吸道进行传播。此外,气溶胶病毒,通过眼结膜进到眼睛里亦可进行传播,通过口腔进食亦可进行传播,还可经手和口传播。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经手、口的传染,所有食物,均要加热后再吃。进口的生鲜食品,如牡蛎、三文鱼,以及其他贝类,以前可生吃,但现在均要煮熟后再吃。搬运、运输冷链食品的工人,应每3天都做一次核酸检测,严格进行手消毒,搬运时,做好防护,以免被冷链食品表面污染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而引起社区感染。
    2023-07-31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什么(视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的本质区别在于病原体的差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也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并且二者均可能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的重要区别,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而普通感冒的病毒可能是EB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本质的区别在于病原体的差别,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目前德尔塔变种,传染性、致病性都明显提高,无症状感染者较少,重症比例较高。部分病人出现突破性感染,即接种疫苗后仍被感染,所以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相对较恶。疾病防控已列入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管理,目前在全世界流行,已经造成许多国家的大量人员死亡,全世界超过400万人因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死亡,所以新型冠状病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较大。虽然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症状类似,但是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差别较大、预后差别明显。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需防患于未然、严格防护,以免造成大面积扩散和社区暴发流行。
    2023-07-31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出现哪些症状(视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2020年2月我国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5月份命名为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在感染后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和肺部症状,感染早期可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丧失、味觉丧失、发热、咳嗽等症状。感染肺部后会出现咳嗽,主要以干咳为主,且咳嗽较剧烈,并伴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是肺部从毛玻璃样阴影变为实变出现的症状,是缺氧的表现。做X光或者CT,发现双肺散在毛玻璃影,是轻症患者。普通型患者会有斑片状阴影和实变影,以及毛玻璃样影。重症的患者双肺实变逐渐增多,甚至出现整个肺都变白,即白肺现象。新型冠状病毒危重患者,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气喘,且呼吸频率可达到30次/分以上,甚至40次/分或更高,此时需要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甚至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挽救生命。患者还会出现四肢无力、高烧,及中毒出现的脓毒血症等症状。由于疾病的高传染性、高致病性、高死亡率,所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乙型传染病,按甲类管理。
    2023-07-31
  • 新冠病人的血常规特点(视频)

    新冠病人的血常规特点
    新冠病人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其血常规特点,主要是白细胞是正常或者下降。在白细胞分类中以淋巴细胞的下降最为显著,其中通过淋巴细胞分群,发现T淋巴细胞的下降明显,还有血小板,血小板是正常或者下降,血红蛋白一般没有变化。除此之外,病人的CRP(C反应蛋白)一般会呈现增高,PCT(降钙素原)一般正常。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后,可以引起细胞的损伤。同时如果做肝功能和心肌酶发现这两个指标,也可能升高,升高的几率较大。如果病人病情比较重,还会出现凝血功能的障碍,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时间、出血时间都会延长。随着病情的加重,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会进一步下降,血小板也会下降,甚至出现红细胞下降的情况。
    2023-07-31
  • 支气管炎输液几天(视频)

    支气管炎输液几天
    通常支气管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包括抗生素、止咳、化痰、平喘药物,进行5-7天对症治疗即可。重症患者如咳嗽较剧烈、肺部出现树芽征,即炎症往肺内发展,但还未完全发展,此时治疗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部分患者存在肿瘤、糖尿病、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抵抗力不足以抵抗病毒和细菌,通常需要10-14天即1-2周时间才能痊愈。若患者还未痊愈,说明初始使用的抗生素无效或细菌、病毒耐药,通常判断耐药需要3-5天的时间,此时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咳嗽剧烈、痰量增加,通常需要进行调药处理,且有效治疗5-14天即可。
    2023-07-31
  • 支气管炎能治愈吗(视频)

    支气管炎能治愈吗
    支气管炎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基本可以完全治愈,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而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不能够完全治愈,但每一次发作都可以控制,达到临床治愈状态。对于急性支气管炎,多数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引起感冒、咽腔发炎症状,下行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分为病毒性、细菌性以及真菌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医生会给予相应处理,如口服抗生素、抗病毒药、止咳化痰药,对于更重患者,如发烧需要住院静脉给药,多数可以完全痊愈,对以后生活和工作基本没有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指连续两年发作,每年超过两个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长期反复的炎症,整个器官结构有一部分已经发生改变,如支气管扩张,较多细菌藏在支气管内膜皱褶内以及扩张支气管囊泡内,不能完全清除。每当感冒、受凉以及天气变化或者抵抗力低时,细菌会繁殖,引起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建议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每年10月份左右,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3年注射1次肺炎疫苗,1年注射1次流感疫苗,能很好预防感冒和流行性肺炎,可以有效预防急性发作次数,发作次数少对肺功能以及肺实质的损害也会降低。
    2023-07-31
  • 肺气肿传染人吗(视频)

    肺气肿传染人吗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是由于肺泡破裂后,从小肺泡融合成大肺泡,形成肺气肿。肺气肿不会传染人,但是可以继发于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是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给人的感觉好像是父辈传染给孩子,但是不是传染,只是有遗传易感性而已。有些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可以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如果父亲吸烟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气肿,而儿子不吸烟,可能不会患病。如果长辈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则可能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易患人群。应避免抽烟,避免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工作,尽量少养狗、猫、鸟等宠物,以免引起过敏,从而造成哮喘发作。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