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晶

  • 成人有必要打乙型肝炎疫苗吗(音频)

    成人有必要打乙型肝炎疫苗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只要体内没有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有必要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自愿接种,不是强制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以刺激机体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抗体,一旦体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乙型肝炎病毒再出现时就可以立即反应,清除乙型肝炎病毒,阻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且不会引起肝脏的损伤,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可以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目的。\n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程序是按照0、1、6月每月接种一支,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接种部位都是在上臂三角肌内,不能静脉注射。接种第一支乙型肝炎疫苗以后,可以有30%的人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抗体并不稳定。接种第二支乙型肝炎疫苗以后,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有90%的人可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接种第三支之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阳性率可以达到96%以上,而且可以持续较高水平存在。
  • 乙肝抗体可以自己形成吗(音频)

    乙肝抗体可以自己形成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乙肝(乙型肝炎)抗体可以自己形成,形成的过程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后,机体可以迅速发生免疫反应。有部分人可能会将乙型肝炎病毒清除,之后可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在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当中,部分人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或者是症状比较轻微,未引起留意,也有部分人可能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乏力、厌食、厌油腻、黄疸等,而且引起肝功能异常,也有少部分人在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之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在感染病毒的六个月之内,仍然不能将乙型肝炎病毒清除,就转变为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该部分人就不能自己产生抗体。\n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一旦存在,之后一旦乙型肝炎病毒再出现,就可以立即起作用,将乙型肝炎病毒清除,阻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而且不会造成肝脏损伤。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滴度越高,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御能力就越强。
  • 白蛋白和总蛋白低是肝坏了吗(音频)

    白蛋白和总蛋白低是肝坏了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当白蛋白下降时,总蛋白也会下降,白蛋白下降与肝脏损伤有直接关系,但其他原因也可以使白蛋白下降。所以,当白蛋白和总蛋白降低时,并不能完全确定一定是有肝脏损伤。\n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35-50g/L,肝脏损伤时白蛋白会下降。除此之外,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不良、急性大失血、严重烫伤、胸水、腹水、肾病、妊娠等多种原因,都可以使白蛋白下降。正常肝脏内每天约可以合成12-20g的白蛋白,当肝脏受损,肝脏合成能力下降时,每天就不能合成足量的白蛋白,故可以使白蛋白下降,白蛋白下降,总蛋白也会下降,当血管外渗增加,如发生肾硬变、恶性肿瘤、烧伤时,也都会出现白蛋白下降。所以,当白蛋白下降时要综合判断和分析。
  • 戊肝是什么病,传染吗(音频)

    戊肝是什么病,传染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戊肝就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是一种因为感染了戊型肝炎病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以肝脏损伤为主,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多数戊型肝炎的流行与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源有关,属于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n戊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感染疾病,一般4-6周之内可以治愈。重症患者可以发展成为暴发性肝炎,也就是急性肝衰竭,有死亡的风险。急性戊型肝炎多呈自限性,一般可以完全康复。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治疗需要隔离,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多数戊性肝炎都会自然痊愈,多可以在三个月内达到临床康复,一般不会进展为慢性肝炎,死亡率在1%-5%。2012年中国批准上市了全球第一个预防的戊肝疫苗,16岁及以上人群可以自费、自愿接种。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后,体内的戊型肝炎抗体多在短期内消失,不可以终身免疫,有再患病的可能。
  • 乙肝两对半表面抗体弱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乙肝两对半表面抗体弱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乙肝两对半表面抗体弱阳性在临床上代表乙肝两对半检查时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呈弱阳性,说明体内有乙型肝炎的保护性抗体,但抗体的低度比较低,不足以完全抵御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袭。此时可以通过接种一支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力,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滴度,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主要分析如下:\n1、自身合成: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当病毒清除之后,自身可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n2、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之后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抗体在体内存在,一旦乙型肝炎病毒出现,就可以立即起作用,将乙型肝炎病毒清除,阻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且不会引起肝脏损伤,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可以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目的。按照免疫程序0、1、6月份各接种一支乙型肝炎疫苗之后,可以有96%的人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体大约可以持续12年。
  • 乙肝五项全是阳性好吗(音频)

    乙肝五项全是阳性好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乙肝五项全是阳性时,不是健康状态,所以并不好,但是乙肝五项全是阳性这种情况极其少见,其全都是阴性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乙肝五项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其中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了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通常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消失之后,间隔一段时间的空白窗,然后才可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出现的情况极其少见。\n乙型肝炎e抗体也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之后,因为病毒的核心中有乙型肝炎e抗原,其刺激机体才可以产生乙型肝炎e抗体,理论上是乙型肝炎e抗原消失之后才可以产生乙型肝炎e抗体,所以二者同时阳性也比较罕见。总之,乙肝五项全都是阳性,说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是全都是阳性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 恩替卡韦长期服用有副作用吗(音频)

    恩替卡韦长期服用有副作用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长期服用恩替卡韦副作用比较少,少见的副反应可见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乏力、头痛、头晕、嗜睡、失眠等症状。恩替卡韦是一种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物,在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患者当中,如果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不建议使用恩替卡韦,有导致病毒耐药的风险,建议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之前,都需要进行HIV抗体检测。\n恩替卡韦单独或者与其他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乳酸中毒和重度脂肪性肝肿大,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提高警惕。恩替卡韦主要经肾脏清除,因此如合用可降低肾功能,或者是与本品竞争肾小管分泌的药物时,可能使药物血中的浓度升高。需要特别注意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在于长期、持久的抑制病毒的复制,在用药期间要规律用药,不能擅自停药,以免发生耐药。
  • AST和ALT偏高是什么情况(音频)

    AST和ALT偏高是什么情况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AST是谷草转氨酶,ALT是谷丙转氨酶,二者同时增高通常见于肝脏损伤。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中,在肝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是血液当中的100倍,在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要比血清当中高1000-3000倍,所以有少量的肝细胞受损伤时,谷丙转氨酶就可以明显升高,有1%的肝细胞受破坏,谷丙转氨酶就可以升高一倍,所以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n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当中,还有肝细胞中,在肝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当中,所以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谷草转氨酶也会升高,但通常谷草转氨酶升高的程度,要低于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程度。当谷草转氨酶升高大于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程度,通常提示有广泛的肝实质损伤,预后不佳。测定谷丙转氨酶诊断肝炎时,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较差的特点,通常将谷丙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5倍,持续半个月以上,确定为诊断肝炎的标准。
  • 母亲有乙肝孩子一定会有吗(音频)

    母亲有乙肝孩子一定会有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乙型肝炎(乙肝)不是遗传性疾病,而是传染性疾病,如果母亲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子女的几率也并非是100%,为了降低传染给新生儿的风险,也可以采取阻断措施,所以如果母亲有乙肝,孩子并非一定会有乙型肝炎。\n乙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为了避免子女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措施应该是阻断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胎儿在宫内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带有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而被感染,但是几率并不是很高,感染的几率在5%左右。主要的感染风险在分娩时,分娩时如果新生儿接触了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有被感染的风险,所以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母亲尽量采取剖宫产,可以缩短新生儿接触母亲的血液和阴道分泌物的时间,降低感染风险。新生儿出生之后的24小时之内,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母婴阻断,出生一个月之后,再次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孕妇在妊娠期间也可以应用抗病毒药物,降低病毒载量。
  • 乙肝两对半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音频)

    乙肝两对半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乙肝两对半检查抗体阳性通常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的抗体,在体内出现时,一旦乙型肝炎病毒再出现,就可以立即有反应,清除乙型肝炎病毒,阻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且不会引起肝脏损伤,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可以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目的。\n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滴度越高,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御能力就越强,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滴度>100mIU/mL时,对乙型肝炎病毒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当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时,对乙肝病毒的抵御能力就明显下降,不足以保护机体,预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这种情况建议接种一支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滴度。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因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自己可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另一种途径是接种了乙型肝炎疫苗之后,也可以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是抗体的滴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