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

  • 扁平足会造成什么危害(视频)

    扁平足会造成什么危害
    扁平足最初在患者站立、行走较多时,会感觉足部疼痛,经休息可以好转。在负重、直立时,脚处于悬前位,即足前外展、足内侧塌陷、距骨头向内侧突出。 随着病情的发展,下肢力线从一二跖间就转移到第一跖内侧,严重者足内侧缘与地面的接触。跟骨外翻、跟腱挛缩并向外偏斜,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侧突出的距骨头和载距突也向指内侧进行突出。舟骨结节和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距下关节运动,包括内外翻活动也正常或增加,腓骨肌和伸趾肌略紧张。 目前随着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包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发现好多扁平足患者,家长们也非常重视。在临床工作中经过仔细查体,包括X光片结合辅助检查,可以得出结论,并给患者进行科学指导。通常多数患者家长都比较接受,告知家族中有扁平足,极有可能是一种遗传性扁平足。
    2023-08-03
  • 怎样判断扁平足(视频)

    怎样判断扁平足
    扁平足有四种,判断方法如下: 1、发育性扁平足:婴幼儿足底脂肪比较丰满,足底各个肌肉发育不足,从外观上看足弓低平,部分病例有跟骨外翻,有一些膝外翻,如X型腿,形成外翻扁平足。但是这种平足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消失,有些幼儿超过3岁仍然有遗留有外翻性扁平足,负重时就出现足痛甚至髋部疼痛,鞋底及内侧的磨损比较多。针对于这样的患者,应给予支具、矫形鞋佩戴; 2、先天性扁平足:出生后就能发现足部前弓脚后弓背伸和外展和外翻,如果再向上推动前足和跖骨面就是进一步背伸时,足背可以与小腿靠拢,这时就发现足跖面突出,皮下可以摸到距骨头,足距屈曲后几乎可以恢复到足弓的正常。跟骨只能翻到中立位,进一步内翻则受限。腓骨肌、伸趾肌和跟腱都略紧张,但是肌肉的紧张叫先天性垂直距骨,比较轻微,这样也是可以选择支具治疗; 3、松弛性扁平足:学龄前儿童主诉小腿酸痛,足底外踝疼痛,患儿不灵活,步行足印中,足弓最高处可达到宽度的1/2,跟腱外移,足跟向外侧倾斜,在足内侧跖骨骨突出,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舟骨头均有压痛; 4、痉挛性扁平足:通常在10-17岁患儿多见。部分病例有骨骼畸形,包括跟距骨桥、跟周骨桥,患者长时间的跋涉,或者受伤后足内翻时疼痛。患足固定于外翻位,足体扁平而不能内翻,腓骨长短肌及伸趾肌也都有痉挛,很多肌腱隆起,麻醉时肌肉痉挛能够进行缓解。
    2023-08-03
  • 青少年扁平足如何矫正(视频)

    青少年扁平足如何矫正
    从1-2岁的幼儿会走之后,再到10多岁的青少年,在临床当中都会发现患有扁平足。对于扁平足的治疗,多数当患者病情严重时需要手术,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法矫正,包括戴支具和石膏进行固定,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矫形效果。 针对于痉挛性的扁平足,骨头发育包括软组织发育都有一定问题,这样的患者可能手法矫正、石膏固定,包括矫形鞋矫正,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情况下,这时就选择手术性治疗,对于骨和软组织两方面进行松解和重新塑形。当然治疗后也得通过一定康复,包括一定的恢复性训练,才能达到正常效果。
    2023-08-03
  • 宝宝鳃裂囊肿怎么治疗(视频)

    宝宝鳃裂囊肿怎么治疗
    明确诊断为鳃裂囊肿,建议1周岁以上患儿手术治疗。如未及时手术治疗,出现急性感染、反复感染可导致脓肿形成。脓肿一旦形成则需切开引流控感染,再择期进行手术,对患儿创伤较大。目前完整切除囊肿和瘘管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对于无症状新生儿期可暂时观察,1周岁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反复感染的新生儿,需及时控制感染,尽量于下次感染前手术。 手术切口应选择利于病变全部切除部位。对于瘘管较长的腮瘘囊肿,需于腮瘘部位行横切口,如胸壁部位手术,可延伸至颈动脉分叉。下面向上游离,游离到一定程度感觉困难,可于上面再加做一个切口。
    2023-08-03
  • 气胸的治疗方法(音频)

    气胸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高志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
    气胸的治疗是根据气胸的量和气胸发作的次数来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如果气胸肺压缩在30%以内,我们采取保守治疗,就是可以动态观察就可以了,每隔24小时或者72小时以后复查胸片,这种情况下他的气胸的量会越来越少,我们叫保守的动态观察的治疗。第二种是如果气胸肺压缩大于30%,病人如果身体条件不好或者是他第一次发作,我们通常采取闭式引流的方法,也就是说从胸壁外面插一根管子插到胸腔里面去,把这些气体引出来,这是一种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但是它不能治疗原发病,比如说他是肺大泡的病人,他只能把气排出来,但是大泡它是解决不了的,这是胸腔闭式引流。第三种我们做胸腔镜的微创根治性的手术,也就是通过在胸壁打一个操作孔或者两个操作孔,伸进一个镜头具体看胸腔内的病变,用切割闭合器把大泡切除,这种情况可以视作根治性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