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秀云

  • 骨髓瘤治疗方法有哪些(音频)

    骨髓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多发性骨髓瘤分为症状性骨髓瘤或者是高危的无症状患者,可以早期进行治疗干预。一般对于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注血细胞或者必要时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于高钙血症可以给予等肾的盐水水化,强地松、降钙素和磷酸盐类的药物治疗原发病。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可以给予水化,别嘌呤醇进行口服,再就是联合抗感染,以及纠正肾功能衰竭。主要的靶向药物就是蛋白酶体的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或者是泊马度胺。 传统的化疗药物包括马法兰、阿霉素和环磷酰胺等。糖皮质激素类的地塞米松,还有强地松等。其他还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合所有的患者,部分年轻高危患者也可以考虑异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对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还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可以给予局部放射治疗。
  • 还原血红蛋白是什么(音频)

    还原血红蛋白是什么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还原血红蛋白是以前的旧称,现在多叫脱氧血红蛋白,是指没有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是呈紫蓝色的,正常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平均的浓度为2g/dl,当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达到5g/dl时,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常见于乏氧性缺氧。当还原血红蛋白升高到5g/dl的血液时,血液就变成了暗紫色。静脉血因为含有还原血红蛋白比较多,所以是呈暗红色的,透过皮肤呈青紫色。手臂上一条一条的一般所称的青筋就是静脉,它之所以呈青色,主要是因为它不能够携氧,携氧比较少,所以呈青紫色的血管状态。以上就是还原性血红蛋白的解释。
  • 红细胞总数是多少(音频)

    红细胞总数是多少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每天都有许多红细胞因为衰老而死亡。另外,又有许多新生的红细胞取代衰老的红细胞,使红细胞的数量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的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有多种原因可以造成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平衡失调。一方面使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增多,从而引起贫血或者是红细胞增多症;另一方面,使红细胞在质量上发生改变,通过对红细胞数量和形态学以及生化改变的检查,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的正常参考值,男性是(4.5-5.5)×10^12/L,女性是(4.0-5.0)×10^12/L,婴儿是(6-7)×10^12/L,儿童在(4.2-5.2)×10^12/L。
  • 什么是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音频)

    什么是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的疾病,它的特征是骨髓中出现大量的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存过多,和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还有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铁利用不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的无效生成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环节。它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的缺乏,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任何原因影响酶的活性,均可以导致铁利用障碍和血红素的合成障碍,结果形成了低色素性贫血。铁在红细胞和各组织中大量堆积,使红细胞的形态以及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无效生成,铁沉积于各个组织中,形成血色病,影响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 什么原因导致低血糖(音频)

    什么原因导致低血糖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低血糖一般是见于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物之后,没有及时的进食或者是进食量过少,或者应用降糖药物过多,或者运动量过大的情况,都可以引起低血糖。也可以见于正常人空腹时间过长,还可见于病态的低血糖,如胰岛细胞瘤,一般血糖低于2.8mmol/L才称为低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6.38mmol/L,它是正常的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血糖小于3.9mmol/L的时候,就称为低血糖,因为它伴有糖尿病的情况。再就是胰岛素瘤,是由于分泌过多胰岛素所产生的症状。还有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缺乏症、胰岛α细胞损伤、胰高血糖素缺乏所引起来的疾病,都可以引起低血糖。
  • 粒细胞减少症怎么治疗(音频)

    粒细胞减少症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粒细胞减少症,也叫白细胞减少症。首先去除病因,针对病因,酌情使用抗生素、集落刺激因子、免疫抑制剂、刺激白细胞生长的药物。抗生素的用法,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感染,它的情况就是应该注意口腔、牙龈和皮肤的卫生,以减少反复感染,但是一般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果并发感染,应该进行病原学检查之后,立即给予经验型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迄今疗效最为肯定的升粒细胞的药物,主要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他的刺激白细胞生长的药物,还有维生素B4、维生素B6、利血生、氨肽素、肌苷以及碳酸锂等,再就是免疫抑制剂治疗,比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以及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
  • 坏血病会死人吗(音频)

    坏血病会死人吗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坏血病在日常生活当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缺少大量的维生素C所引起来的一种疾病,坏血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得了坏血病基本上是不会死人的,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也会导致致命。坏血病本身根本不会导致死亡,而是由于常常缺乏维生素C,它会引起人体的紊乱,会出现倦怠无力、脸色苍白,同时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就是要多补充维生素C,症状轻的可以每天摄入600-900mg/天,比较重要及时补充维生素C。
  • 人血丙种球蛋白的功效(音频)

    人血丙种球蛋白的功效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蛋白制剂,它存在于人血中的免疫球蛋白,能使机体获得免疫力而增强免疫功能,本品具有多种抗体,注入人体内能驻留2-3周,最长可以达1个月,从而有利提高肌体对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它主要适用于自身的不良反应性疾病。比如预防荨麻症,还有传染性肝炎、麻疹、水痘,用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用于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还有重型感染、新生儿的败血症。自身免疫性贫血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还有川崎病。它的临床用量为400mg/kg,连续5日,维持剂量为200-400mg/kg,给药间隔视病情而定,一般每周2次。重度可以用200-300mg/kg,连续应用2-3日,静脉滴注或者用5%的葡萄糖稀释后滴注。
  • 什么是血卟啉病(音频)

    什么是血卟啉病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血卟啉病原称为紫质病,属于少见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因为遗传缺陷所造成的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缺乏所导致的卟啉代谢紊乱而发生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光感性皮肤损害、腹痛以及神经精神症状和血压增高。根据卟啉代谢紊乱的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和干性血卟啉病。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较为多见,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PBG脱胺酶缺乏所导致的,这种缺陷可以使肝内的PBG转化成尿卟啉原Ⅲ减少,由此而发生的血红素生成障碍引起的疾病。它可以引起腹痛、神经精神烦躁和皮肤的症候群,它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复发。
  • 输血反应有哪些(音频)

    输血反应有哪些
    讲解医师:盛秀云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输血反应就是在输血中或者输血后产生了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溶血性不良反应和非溶血性不良反应。非溶血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是由于输入血液之后,由于致热源所引起来的发热,还有过敏反应,就是输注过程中出现了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重者可以出现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血压下降的情况,还有可能传播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疟原虫以及污染血造成的感染,还有一次性输血过多过快引起来的心力衰竭和肺淤血等。 溶血性不良反应,主要是输血或者是输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和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DIC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