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多

  • 职业性下背痛的类型(视频)

    职业性下背痛的类型
    下背痛是患病率最高的一种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一般表现为腰部间歇性疼痛,间歇期数月至数年不等,不发作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严重发作时可丧失劳动力。站姿工作和坐姿工作均可发生下背痛,其中以站立负重工作发病率最高。职业性下背痛主要有三种类型: 1、腰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背部疲劳、强直或疼痛,清早起床向前弯腰,持久保持站或坐的姿势均可引起发作,发作时腰不能伸直; 2、腰痛,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多发生于突然用力或转身等动作; 3、坐骨神经痛,疼痛向腿的后侧部放射,脚和脚趾可有麻木或刺痛。 上述几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一种以上同时发生。抬举或用力搬移重物、弯腰和扭转、身体受到震动、气候原因、重体力劳动、工作相关的心理状况等因素,均可引发职业性下背痛。
    2023-08-03
  •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成因及特征(视频)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成因及特征
    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任务需要劳动者长时间保持某种特定的姿势或处于一种不自然的强迫体位,长期固定姿势或强迫体位是造成骨骼肌肉系统慢性积累性损伤的常见原因。劳动负荷过大,比如长期搬运重物,劳动节奏过快等原因也可以引起机体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疾病,包括下背痛、颈肩腕损伤、下肢静脉曲张等。在职业工作中由于长期集中于某些器官的使用,造成这些器官的过度使用而引发疾患,如视觉器官紧张、发声器官紧张等。因牵拉、压迫或摩擦等原因,也可使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如形成胼胝、滑囊炎等。此外,劳动工具、作业环境也可以导致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的形成和发展。 职业性骨骼肌肉损伤是逐渐出现的,没有急性的损伤病史,可能在夜间症状更加严重,往往节假日休息后症状明显好转。职业性骨骼肌肉损失患者一般身体多处同时或先后出现症状,很少有客观的医学检查结果和确定的实验室检查。
    2023-08-03
  • 职业性颈肩腕损伤的症状(视频)

    职业性颈肩腕损伤的症状
    职业性颈肩腕损伤主要见于长期坐姿工作的人员,表现为疼痛、肌张力减弱、感觉过敏、麻木、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只要工作就可立即产生剧烈疼痛,以至于不能坚持工作。腕部损伤可以引起腱鞘炎、腱鞘囊肿或腕管综合征,主要见于工作时腕部反复屈伸的劳动者。近年来,腕管综合征的高危人群趋向于电脑操作者,经常反复机械的点鼠标,会使右手食指及连带的肌肉、神经、韧带处于不间歇的疲劳状态中,使腕管神经受到损伤或压迫,从而造成手部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另外,由于不停的在键盘上打字,肘部经常低于手腕,神经和肌腱经常被压迫,导致手会出现发麻、手指失去灵活性等状况,即鼠标手。 颈肩腕损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2种或3种损伤共同出现,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特别是不自然或不正确的姿势,例如头部过分前倾、头部重心的偏移增加了颈部负荷、工作台高度不合适,引起前臂和上臂抬高、肩部肌肉过度紧张,手部反复屈伸用力等频繁活动或进行重复快速的操作均是致病原因。常见的职业主要包括键盘操作者、计算机操作者、流水线工人、手工工人、音乐工作者等。
    2023-08-03
  • 是什么导致了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的发生(视频)

    是什么导致了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的发生
    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的发病原因如下: 1、生物力学因素:外部负荷通过组织疲劳、工作方式和肌肉结构的共激活作用改变,导致组织形状的改变,组织内部负荷一旦超过力学耐受性或组织结构抵扣负荷的能力,即可发生组织损伤; 2、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可诱发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而骨骼肌肉疾患又会对心理和社会状态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者的危险性,形成双向联系和恶性循环; 3、个体因素:如患者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对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年龄、工龄的增长,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的发生率增高。
    2023-08-03
  • 什么是手臂振动病(视频)

    什么是手臂振动病
    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障碍、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已被列入国法定职业病。 手臂振动病主要由使用振动性工具引起,在我国发病的地区和工种分布相当广泛,多见于凿岩工、固定砂轮和手持砂轮打磨工、铆钉工、风铲工、油锯工、电锯工、锻工、铣工、抻拔工等工种。 手臂振动病早期表现多为手部症状和类神经症状,其中以手麻、手痛、手胀、手僵较为普遍,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 发作具有一过性特点,一般是在受冷后患指出现麻、胀、痛,并由灰白变成苍白,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界限分明,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再逐渐由苍白变为潮红,恢复至人体皮肤正常的颜色。 常见的部位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远端指节,严重者可以影响到近端指节,以致全手指变白,白指可在双手对称出现,亦可在受振动作用较大的一侧手发生。 白指在振动作业工龄较长者中明显增多,发作次数也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加,严重者可见指关节变形和手部肌肉萎缩等症状。
    2023-08-03
  • 什么是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视频)

    什么是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其中肌肉是主动部分,骨骼是被动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肌肉收缩牵动骨骼,以关节为支点产生位置变化来完成运动过程。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的运动来实现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常被用来泛指,由于从事具有重复性的动作、作业时间较长或强制体位等特征的诸多职业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疾患,如腰背痛、手臂振动症状和腕管综合征等。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在各个行业都很普遍,但不同的职业其骨骼肌肉疾患的部位不尽相同,比如公共汽车司机,其骨骼肌肉疾患主要发生在下肢,集中于大腿臀部、膝盖、脚踝、脚等部位;而对于以使用电脑为主要工作工具的办公室职员而言,骨骼肌肉疾患则主要集中于颈部、肩部、手腕、手和上背。这些疾患给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不但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健康,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2023-08-03
  • 骨骼肌肉损伤的两种损伤类型(视频)

    骨骼肌肉损伤的两种损伤类型
    骨骼肌肉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积累性损伤两大类,急性损伤占70%,慢性损伤占30%。但是,由于诊疗水平的限制,患者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70%的急性损伤中有50%转化为了慢性损伤。 肌肉骨骼的急性损伤一般常见于体育运动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骨骼肌肉突然受力引起的冲击伤,包括肌肉挫伤、撕裂伤、骨折、关节脱位等。如果治疗不当或损伤后得不到有效的康复治疗,则可转变为慢性积累性损伤。 骨骼肌肉的慢性积累性损伤除急性损伤转化外,常来源于工作环境,例如工人为了完成生产或其它工作任务,在劳动过程中常常需要克服外界的重力、阻力而引起慢性肌肉损伤。此外,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或体位,以克服人体各部位所产生的重力,如站姿或坐姿时颈椎需要承受头部产生的负荷,腰椎需要承受腰以上身体各个部分产生的负荷,长时间负荷过重可能导致骨骼肌肉的慢性积累性损伤,主要包括肌腱炎、神经嵌压、肌筋膜疼痛等问题。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