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脑疝的症状

发布时间:2023-09-02 21:16 阅读:加载中...
<a href='/search.php?searchword=%E8%83%A1%E7%89%A7'>胡牧</a>  
解读医师:胡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 / 副主任医师

  肺癌脑转移后由于肿瘤存在占位效应,会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可能会诱发脑疝,根据脑疝的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和大脑镰下疝,疾病类型不同症状也不同,详情如下:

  1、小脑幕裂孔疝

  小脑幕裂孔疝是脑疝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指脑组织受压后从小脑幕切迹疝突出的情况,颅内压增高是直接的诱发因素,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表现。当病灶损伤到掌管运动功能的脑组织时,可出现肌肉乏力、眼睑抽搐、痉挛、瘫痪等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由于动眼神经走行于小脑幕裂孔附近,发生小脑幕裂孔疝后可能会对其产生压迫,使患者出现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若病灶压迫到脑干,可出现生命体征紊乱的表现,如呼吸缓慢而深、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

  2、枕骨大孔疝

  枕骨大孔疝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小脑扁桃体及其邻近组织下移经枕骨大孔进入颈椎管上端的现象,因脑干受压,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的表现,同时会伴有瞳孔忽大忽小的表现。疾病发作后可能会刺激到颈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颈项强直或强迫性头位等体征。

  3、大脑镰下疝

  大脑镰下疝主要是由于一侧大脑压力较高将脑组织压迫转移到对侧而引起的,因为只有一侧脑组织受压,所以患者以对侧下肢瘫痪、感觉减退、排尿障碍等症状为主。

  脑疝属于临床危重症,发病较快,预后相对较差,致残率高,但患者仍要积极采取治疗,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最新专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