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解医师:朱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肛肠外科 / 副主任医师
胃肠间质瘤是一个随着病理临床技术发展,而逐渐被认识的诊断概念,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尔为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胃肠间质瘤危险分级标准基于肿瘤大小和分裂数目。本病的最终确诊要靠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D117和CD34的检测,其中CD117检测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
胃肠间质瘤的主要原因总结一句话就是基因突变,主要是C-Kit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少部分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18点突变或缺失,或其他更罕见基因的突变导致的,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关系不大,遗传倾向也不明显。基因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得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取得很大的进展。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间质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新型口服抗肿瘤药物的发明应用,显著的改善了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间质瘤预后。
- 上一篇:食管癌好发年龄
- 下一篇:如何区别直肠癌和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