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为什么还要服药(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为什么还要服药
    胃肠道间质瘤实际是一种胃恶性肿瘤,来源于胃间叶组织,需要做基因检测病理检测,并对伊马替尼非常敏感。因为这种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有可能复发或转移,很难完全通过手术完全去除病因,而伊马替尼药是针对肿瘤的特效药,效果非常好。 现在有研究显示,术后三年服药的患者远远好于术后不服药,所以对于中危肿瘤的患者,应再服用两年药物,高危甚至无法进行手术的病人,应一直服用。现在观察到服用4-5年的病人,效果非常好,一些未进行手术的患者肿瘤控制也较好。所以对于该病,不应谈瘤色变,可以转变为慢性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通过药物治疗即可控制,并可以长期生存。
    2023-08-02
  •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e9突变是什么意思(视频)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e9突变是什么意思
    间质瘤是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驱动的一种恶性肿瘤,外显因子9突变指的是C-KIT基因的第9外显因子发生突变。85%的胃肠道间质瘤中都存在这两个基因突变,其中C-KIT基因外显因子突变占15%,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突变。C-KIT基因外显因子9突变的整体预后不如11好,早期可以选择手术。如果是晚期的患者,对于常规剂量的伊马替尼可能不太敏感,需要增加剂量。2022年8月份的《CSCO胃肠道间质瘤诊疗指南》中,增加了基因突变和药物疗效相关性的内容,其中提到了KIT或PDGFRα原发突变和继发突变,与靶向治疗药物疗效相关性这部分内容。在原发突变中,可能需要高剂量的伊马替尼对外显因子9突变的患者进行治疗。在二线治疗中,可以看到舒尼替尼是治疗外显因子9突变比较有效的药物,四线的药物瑞派替尼可能对基因的突变的类型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在四线药物中进行选择。
    2023-08-02
  • 胃间质瘤治疗方法(视频)

    胃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需要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1、手术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金标准,可以达到完全切除。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胃楔形切除术,可行腹腔镜下手术; 2、如果最大径线等于2cm的无症状胃间质瘤,根据超声胃镜风险分级。如合并不良因素应考虑手术切除,无不良因素定期复查超声内镜,时间间隔一般为6-12个月; 3、如果间质瘤巨大,已经侵犯周围脏器,这种情况可先给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缩小肿瘤再行手术; 4、胃间质瘤术后根据危险度分级,决定是否需行辅助治疗,对于低危险复发风险患者,术后定期复查即可。对于中高危复发风险患者,术后要口服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内镜下特点(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内镜下特点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不是癌症,但是它的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有侵袭性。胃肠道间质瘤在内镜下,在胃内的主要表现是隆起,隆起的表面覆盖着正常的黏膜。之所以会覆盖正常黏膜,是因为肿瘤是在胃壁内生长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覆盖正常黏膜的隆起。发现隆起之后,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做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可以看清楚隆起的起源、层次,可以判断肿瘤是在黏膜下层,还是来源于固有肌层,具体是在腔内生长较多,还是腔外生长较多。另外还可以通过其回声,初步判断胃肠道间质瘤是倾向于良性,还是倾向于恶性。通过超声内镜的初步判断,可以进行初步了解,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2023-08-01
  • 胃间质瘤术后会复发吗(视频)

    胃间质瘤术后会复发吗
    胃间质瘤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没有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的胃间质瘤症状,而在食管吞咽困难症状往往也常见,部分患者因肠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CT、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可协助胃肠间质瘤大小,局部浸润,转移位置等的判断,一般胃间质瘤都程度不同,具有潜在的恶性,其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大小以及核分裂象多少相关。超过5cm的间质瘤应该在中度危险以上,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完整切除后,总的5年生存率为40%-55%,术后第5年的复发率变化很大,其中低危源性肿瘤为2%-15%,高危者复发率为70%-90%。目前没有特异性的用于检测胃肠道间质瘤复发的血清标志物。 肿瘤典型的复发部位是手术切除床、肝脏和腹膜,肺转移罕见,所以标准做法是术后5年内每3-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的检查,包括腹腔和盆腔CT,之后每年评估一次。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初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经转移,胃间质瘤症状转移主要在肝脏、腹腔。淋巴结和腹外转移即使在较为晚期的患者也较为罕见,转移瘤甚至可以发生在原发瘤切除后30年,小肠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和淋巴转移率最高,而食道、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低,胃肠道间质瘤良性也有复发的可能,但过程较慢,有的甚至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不为人们注意。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方法(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一般瘤体较大,手术原则要求完整切除,取出标本。这种情况一般不采用腔镜内手术,应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的原则应将瘤体彻底切除,瘤体与周围组织相粘连,或者已穿透周围器官时,应将粘连及邻近的器官一并切除。一般不必要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如侵及邻近器官需进行姑息性切除的,或者术中冰冻病理显示切缘阳性的,可给伊马替尼控制术后的复发率,以改善预后。一般完全切除的病例,术后的复发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病例。另外术前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因为胃肠间质瘤有相当的病例对邻近器官有侵袭,可能要进行相应的器官切除。
    2023-08-02
  • 胃间质瘤术后5年未复发就没事了吗(视频)

    胃间质瘤术后5年未复发就没事了吗
    胃肠道间质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C-kit颜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一组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最常发生在胃部,发病率为60%-70%,为胃间质瘤。常见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上腹疼、贫血、肿块与上消道出血等。间质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一般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完整切除术后,总5年生存率约40%-55%。术后第五年复发率变化很大,低危肿瘤约为2%-15%,高危患者复发率为70%-90%。 胃间质瘤术后复发风险存在,低复发风险胃间质瘤患者5年未复发,基本可以称为达到临床治愈。高复发风险胃间质瘤患者5年未复发,还需要注意随访复查,胃间质瘤术后根据危险度制定复查频率。中高危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骨盆CT或MR检查,持续3年,然后每6个月一次,直至满5年。5年后可以降低频率,每年一次。低危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CT和MR检查,持续5年。
    2023-08-02
  • 小肠间质瘤是什么(视频)

    小肠间质瘤是什么
    小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也是间质瘤里面的一种。在整个消化器官中,小肠发生肿瘤的概率比较小,小肠间质瘤占比也相对比较小。间质瘤的确诊过程也是首先发现小肠肿块,经过小肠镜检查取到病理活检明确。如果肿块比较大,引起消化道梗阻症状,可能会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时可以把肿块切除,做病理分型,也有可能做免疫标志物,包括免疫指标CD117或者DOG1。如果以上指标阳性,可能考虑小肠间质瘤。 目前间质瘤可以采用很多靶向药物治疗,对间质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有大幅度提升。所以如果确诊小肠间质瘤,常规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对间质瘤进行危险程度分析,如间质瘤是低危型,术后可能不需要用靶向药物做辅助治疗,如果间质瘤是高危型,可能要进行术后的靶向药物辅助治疗。
    2023-08-02
  •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物(视频)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物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物目前我们国家获批的有五个,一线的伊马替尼、二线的舒尼替尼、三线的瑞戈非尼、四线的瑞派替尼,以及针对D842V突变的阿伐替尼。伊马替尼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线治疗药物,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是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和三线的治疗选择,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但不良反应较严重。瑞派替尼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四线药物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阿伐替尼针对PDGFRα 、D842V突变患者。对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胃的中危患者术后药物辅助治疗的时间是1年,高危及非胃的中危患者,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时间为3年,肿瘤破裂者需要更长时间的药物辅助治疗。自从靶向药物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以来,复发转移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已从1年提高到5年以上,甚至20%的患者生存期可以超过10年。这在20多年前几乎无法想象,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的靶向治疗。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为野生型什么意思(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为野生型什么意思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为野生型,指的是病理诊断符合胃肠道间质瘤,但是分子检测没有C-KIT或者PDGFRα基因的突变。约85%的儿童胃肠道间质瘤和10%-15%的成人胃肠道间质瘤为野生型。根据是否有SDHB表达缺失,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1、SDH缺陷型:包括SDHA突变型、散发性GIST、Carney三联征相关性及Carney-stratakis综合征相关性;2、非SDH缺陷型:包括BRAF突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K/N-RAS突变及四重野生型。检测结果为野生型,意味着肿瘤对传统的靶向药可能不敏感,甚至出现耐药的情况。治疗方法上,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通常对伊马替尼不敏感,因此如果是局部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复发也比较常见。靶向药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可能使部分患者获益。对于非SDH缺陷型患者,BRAF突变型可受益于BRAF抑制剂,包括BRAF-MEK联合抑制剂。不同基因突变的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也各有不同。使用合适的靶向药物,提高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医生不断探索的话题。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