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

  • 新生儿溶血病多久能好(视频)

    新生儿溶血病多久能好
    新生儿溶血病病情程度不同,恢复时间也不同,具体如下: 1、轻症患儿,7天时间可缓解症状; 2、重症患儿需联合治疗并发症,可能需要2-4周; 3、严重患儿在治疗基本控制后,可能伴有脑瘫、智力低下、严重贫血,治疗时间较长。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和患儿之间存在血型不合,造成溶血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后期伴有贫血、心脏衰竭、休克,严重黄疸可以造成核黄疸。因此应重视孕检,及时进行监测,适当干预,从而减少发病率。
    2023-08-02
  • 病理性黄疸怎么治(视频)

    病理性黄疸怎么治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该是一个疾病的统称,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可以引发的原因很多。比如有些新生儿的宫内感染引发黄疸,需要对宫内的部分感染进行处理。有些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发的乳儿肝炎综合征,表现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要针对病毒进行处理,才能够快速缓解黄疸的状态。还有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引起的,要快速进行换血治疗,才能够缓解病理性的黄疸状态。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病理性黄疸,如母乳性黄疸,可能就停母乳2-3天黄疸就能快速缓解。还有一些可能是因为血肿,或者是脐带结扎稍微慢一些出现的黄疸,如果适当地照一些蓝光,可能黄疸就很快就降下来。所以不同的疾病引发的病理性黄疸,结局和治疗方法还是有很大差异。
    2023-08-02
  • 新生儿溶血怎么办(视频)

    新生儿溶血怎么办
    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新生儿需要给予及时光疗退黄,因光疗是降低未结合胆红素的最简单和有效方法;必要时需给予人免疫球蛋白以阻断溶血,或者给予适量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重症患儿需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主要是要求母亲,特别是Rh阴性母亲在流产或分娩Rh阳性第一胎后,可尽早注射抗Rh免疫球蛋白以中和Rh抗原,避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新生儿溶血常发生于母亲为O型血,新生儿是A型或B型血;以及母亲是Rh阴性血,即所谓的熊猫血,新生儿属于Rh阳性新生儿。新生儿溶血病发病较早,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部分患儿可伴有贫血、肝脾大,严重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若患有胆红素脑病可遗留手足徐动、眼球活动障碍等后遗症。若既往存在死胎、输血、流产和分娩时Rh阴性母亲,需进行产前检测,可给予相应治疗,必要时进行提前分娩、血浆置换以及宫内输血。
    2023-08-02
  •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视频)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由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表现为黄疸、呕吐、拒食、精神不振等症状。该病好发于出生后24小时之内,发病率较高。另外,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还具有血型特点,多发于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或者母亲血型为RH阴性,新生儿血型为RH阳性。溶血性黄疸治疗包括三方面:退黄、换血、阻断抗原抗体反应,病情较轻,未发生核黄疸时,预后良好。
    2023-07-30
  •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意思(音频)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因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的红细胞破坏,主要是由ABO型和Rh血型系统不合引起。ABO型溶血主要见于母亲是O型血,而宝宝为A型或B型血,少数母亲为A型血,宝宝为B型或AB型血,以及母亲为B型血,宝宝为A型或AB型血。\n孕34周时体内红细胞刺激母体产生免疫反应,IgG作为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从母体传递到胎儿,多数情况下对胎儿有益,但是如果胎儿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也就是血型,和母体免疫球蛋白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则有害。5%-40%的ABO型溶血发生在第一胎,因为O型血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型物质,比如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等刺激,母体内存在抗A或抗B抗体,而IgG型溶血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因为IgG抗体只能用人类红细胞Rh抗原产生,Rh阴性血母亲首次妊娠与妊娠末期或者胎盘剥离时,Rh阳性的胎儿血进入母亲血液中产生抗体。如果母亲再次怀孕,胎儿是Rh阳性血,就会发生新生儿溶血。如果母亲因输注过Rh阳性血,第一胎妊娠时有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音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韩洁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增高。新生儿溶血是因为患儿的母亲和孩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的溶血,一般情况下以ABO血型不合性的溶血最为常见,其次是Rh血型引起的溶血性的黄疸。ABO血型溶血主要发生在孩子的母亲为O型血,而孩子为A型血或者B型血的时候。如果孩子的母亲为AB型或者婴儿为O型,则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溶血时,红细胞破坏增多,从而引起黄疸。少见的情况是Rh溶血,是由于母亲红细胞缺乏D抗原,而孩子的红细胞具有D抗原,母亲产生抗DIgG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以后,发生免疫性的溶血。所以,如果孩子出生以后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应该警惕这种情况。
  •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诊断(视频)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包括: 1、产前诊断:第一母亲血型是O型、RH阴性的要特别注意;第二抗体的滴度越高,发生溶血的可能性越大;第三母亲是RH阴性或O型血,且滴度很高,动态观察有无胎儿水肿; 2、出生后:第一检测脐带血胆红素的浓度,>85umol/L,相当于4mmg/dl,怀疑溶血病发生;第二有无肝脾肿大;第三有无水肿。检测婴儿的血型是A型、B型或 RH阳性,做溶血三项,包括改良的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释放试验和游离抗体检测。如果Coombs试验是阳性或抗体试验阳性,则可确定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溶血。
    2023-07-30
  • 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视频)

    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
    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有,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即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胆红素具有脂溶性,较容易透过细胞膜,导致细胞内代谢紊乱,以至细胞坏死,尤其进入大脑,干扰脑细胞的代谢,容易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或慢性胆红素脑病,严重的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包括听力的损害、共济失调、智力障碍、牙齿发育不好等。
    2023-07-30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视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体内,造成胎儿的红细胞破坏,引起黄疸。如果胆红素浓度超过20mg/dl,可以引发胆红素脑病,对婴儿造成脑损伤,引起脑瘫、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以及手足徐动等,应引起重视。新生儿溶血以ABO溶血最常见,Rh溶血相对要少,但Rh溶血程度较重,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几率也较高。
    2023-07-30
  • 怎么确定孩子溶血性黄疸(视频)

    怎么确定孩子溶血性黄疸
    如果孩子黄疸出现的时间很快、颜色较黄、进展速度越来越快、皮肤越来越黄,并且对周围的感知力下降,叫他或陪他玩都没有反应,就应该到医院就诊,检查红素水平是否存在较高的现象,同时要查血尿常规、腹部超声,明确是否存在溶血性黄疸。需要明确孩子是病理性黄疸,还是生理性黄疸,观察黄疸发作的时间和恶化程度。如果发作时间很快,刚出生没多久就开始发作,有黄疸表现,且皮肤表面持续性加重,最好马上到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会对大脑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尽早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