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

  • 新生儿呕吐是怎么回事(音频)

    新生儿呕吐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石计朋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呕吐是由消化道及其它有关的器官,借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来共同完成的,主要与新生儿胃容量小,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低,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有关。从临床特点来分类,主要包括内科性呕吐和外科性呕吐,其中内科性呕吐的病因包括:一、胃粘膜受到刺激,比如咽下羊水,胃出血等等;二、喂养不当,比如乳头内陷,奶嘴孔过大,大量吞入空气等;三、胃肠功能失调,比如胃食管反流,贲门失驰缓,或者是幽门肥厚等等;四、肠道内感染及肠道外感染;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颅内压增高等;六、新生儿低血糖症,低钙血症等;七、未成熟儿功能性肠梗阻。这些内科性呕吐主要是以呕吐奶汁及咖啡样物为主,呕吐物不含胆汁或粪便成分,无肠梗阻表现。外科性呕吐从发生频率多少依次包括:第一、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第二、胃扭转、穿孔,食管裂孔疝等;第三、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第四、肠狭窄、肠闭锁;第五、先天性巨结肠;第六、肛门与结肠闭锁或狭窄及肠旋转不良;第七、胎粪性肠梗阻;第八、肠套叠。阑尾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等。这些外科性呕吐以呕吐胆汁或粪便成分为主,多为喷射性,呕吐量大,有明显肠梗阻表现,可有羊水过多的病史,而且呕吐反复,严重呕吐时常常合并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从X线,腹平片和胃肠道造影检查可发现各种消化道病变的特征。
  • 新生儿呕吐怎么回事(音频)

    新生儿呕吐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孙雪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新生儿呕吐在新生儿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呕吐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比较多见,呕吐的症状比较轻,呕吐不频繁,吐奶后孩子的情况也比较好,主要是因为生后孩子的胃容量比较小,胃处于水平位置,吃奶过多,吃进去气体或者消化不良的时候,容易吐奶。病理性呕吐比较剧烈,吐奶量也比较多,一般合并腹胀,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诊。孩子刚出生时,如果有羊水咽下,也会吐白色或者黄色的黏液,轻的2-3天自愈。如果呕吐严重,需要进行洗胃处理。
  • 新生儿呕吐怎么回事(视频)

    新生儿呕吐怎么回事
    新生儿由于特殊生理原因比较容易出现呕吐。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胃呈水平状,胃容量非常小,这个时候吃奶量比较多,或者吃奶后运动、哭闹,都可能出现呕吐。这时候一般在小孩吃奶后把体位做个改变,把小孩头朝上,同时轻拍背部,把吸入胃内的气体排出来,这样可以减少新生儿呕吐。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之外,仍然有呕吐情况,要考虑是不是有其它生理性情况,比如常见的胃肠道改变或者消化道畸形。
    2023-08-02
  • 贲门松弛有什么症状(视频)

    贲门松弛有什么症状
    贲门松弛为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之一,因食管下端贲门松弛无力所致,特点就是喂奶后婴儿平卧即容易呕吐,半卧位则不吐,调后乳汁亦不易吐出,呕吐次数多而量少。呕吐大多出现为生后10天之内,但常以3天内开始,呕吐主要发生于卧位时,哺乳后立即平放时,嗳气、咳嗽、叫喊时,直立位则可防止或减少呕吐,严重呕吐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要患儿家长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医。
    2023-08-01
  •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视频)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
    新生儿呕吐是指由于胃部强烈收缩,导致胃内容物通过食管到口腔的排出过程。出现呕吐的原因具体如下: 1、新生儿的胃还没有发育完全,贲门括约肌相对较松弛,位置处于水平,比较容易发生呕吐; 2、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引起感染等其它问题,导致呕吐发生。呕吐分为内科性呕吐和外科性呕吐,一般内科原因主要是感染所致,外科原因可能是其它疾病导致。 呕吐根据轻重程度不一,严重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对于容易呕吐的新生儿,平时睡觉时可以将头部抬高30°,同时选择左侧卧位,以减少呕吐的发生。如果新生儿反复出现比较严重的呕吐,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2023-08-02
  • 新生儿突然吐了好多奶怎么回事(视频)

    新生儿突然吐了好多奶怎么回事
    新生儿的胃部异于成年人,呈水平位、容积较小,吃奶后易反奶,尤其在吃奶过急、吃奶前、吃奶后有明显哭闹或含接乳头姿势不正确,导致吞入大量空气,均可引起新生儿呕吐。新生儿一次呕吐大量奶汁时,首先家长需观察呕吐物中是否存在胆汁样液体、是否出现腹胀,是否有烦躁、哭闹和精神状态改变、是否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情况。如果无上述情况出现,可短期于家中进行观察。 新生儿呕吐大量奶不频繁,可继续观察。如果呕吐量明显增加或呈喷射状改变、呕吐乳汁中伴胆汁样液体或腹胀、不解大便、哭闹、发热、精神状态差等情况,需引起家长重视,应及时至医院就诊,排除消化道发育异常或感染性疾病。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