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 胃难受怎么回事(视频)

    胃难受怎么回事
    胃难受一般指患者上腹部出现不适感觉,可以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钝痛,或者是不能以言语形容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导致胃部不适最常见的疾病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以及消化性溃疡,其中慢性胃炎最为常见。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上述两种胃炎一般需要通过胃镜进行诊断,此类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钝痛等;消化不良的患者往往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而消化性溃疡比较典型的表现是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表现为空腹痛,患者可在空腹或夜间出现上腹痛,进食之后可以缓解;而胃溃疡的患者一般在餐后1-2小时出现上腹痛,在服用抑酸药物之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023-07-31
  • 胃息肉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胃息肉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胃息肉是比较常见的病变,泛指胃黏膜表面隆起病变,检出率大概有6%-10%左右。胃息肉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破坏胃黏膜,会形成息肉病变; 2、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长期应用后,会引起胃黏膜的病变,引起息肉; 3、胆汁反流:如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胆汁酸反复刺激胃黏膜,引起息肉; 4、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胃黏膜改变,也会造成息肉性改变; 5、心理因素、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饮酒、吸烟,都是胃息肉成因; 6、环境和遗传因素。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音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讲解医师:史成和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很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是通过偶然的体检发现的,临床上并没有特殊的症状,因此我们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程度与它的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但是也有一些常常出现的一些临床表现,比如说有胃脘部的一种胀满、隐隐的疼痛、烧心、消化不良的一些症状。临床上的诊断还是通过胃镜的诊断,通过病理的检查做出最终的一种诊断,不能完全靠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 慢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疗好(视频)

    慢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疗好
    慢性胃炎内镜下分两种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烂常见为浅表性胃炎,称为非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层病变导致肉眼可见糜烂、充血、水肿等表现,位置较表浅,没有深入到肌层,如果深入到肌层,就变成消化性溃疡表现。慢性胃炎伴糜烂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会相应引起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十二指肠或胃反流,导致胆汁、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尤其胆汁刺激对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损伤后黏膜屏障消失,胃内容物包括胃酸刺激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表现,主要腹痛、腹胀,甚至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部分病人会少量渗血。如果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一般主要根据症状治疗,如有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其它可根据症状来加用制酸药或胃黏膜保护药。
    2023-07-3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很多人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很多患者会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病变,一般分生理性萎缩或病理性萎缩,具体如下: 1、生理性萎缩:随着年龄增大,很多器官功能都会减退,比如会出现颈椎病、慢性骨关节炎等,实际上是正常生理退行性变,萎缩性胃炎也会有一部分是生理性萎缩; 2、病理性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如果是这些因素,就需要把诱因去除,更重要的是需要定期做胃镜检查,监测病情发展趋势,如果需服药物,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或中成药进行调理,但是慢性的萎缩性胃炎基本上不可逆转。
    2023-08-01
  • 什么是糜烂性胃炎(视频)

    什么是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其实不是正规的胃炎命名,国际标准对胃炎的分类是按照萎缩性胃炎或非萎缩性胃炎分类。国内慢性胃炎分类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新悉尼系统里在镜下把胃炎分成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同时有黏膜缺损,镜下看见糜烂,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黏膜缺损、已经有坏死,出现糜烂,可以发生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即非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也可以发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但必须有病理表现,表面有糜烂、有黏膜缺失。在胃镜下能够看到胃黏膜除了有慢性炎症、红白相间的表现,同时可以看见黏膜缺失,有糜烂表现。这种糜烂有时可以是局部孤立的糜烂,有时是成片糜烂,有时还可以合并隆起。隆起表面有糜烂,只要看见黏膜有缺失、糜烂,在慢性胃炎的背景下,都可以叫做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只是伴有糜烂,胃炎到底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一并描述。所以如果根据胃镜的镜下诊断,应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如果要是做病理诊断,取了病理组织,看到黏膜表面腺体缺失,病理可以直接诊断伴有糜烂,所以一般糜烂性胃炎是指有糜烂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2023-08-02
  •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视频)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
    胃反复不舒服不一定是胃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胃反复不舒服通常可以见于以下情况:一、非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二、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该考虑胃癌的可能性:1、年龄较大,超过45岁;2、有胃癌家族史,比如父母有患胃癌的;3、有癌前的疾病,比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粗大皱襞症,或者有胃手术历史等;4、有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几十年不进行治疗,也可能会导致胃癌;5、有胃黏膜的癌前病变,比如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没有积极控制;6、除胃不舒服外,还有贫血或者大便发黑,大便潜血阳性等,均要注意是否为胃癌。患者需要到医院做胃镜检查,才能明确是否为胃癌。
    2023-08-02
  • 胃癌高危人群指的是什么(视频)

    胃癌高危人群指的是什么
    恶性肿瘤都具有高危人群,而胃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经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的胃溃疡患者; 2、40岁以上伴有无明显规律的腹部疼痛的人群; 3、40以上、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人群; 4、既往有胃病史、大便潜血阳性持续两周以上患者; 5、合并有胃息肉或者胃黏膜有多发息肉的患者; 6、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2023-07-30
  • 为什么会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视频)

    为什么会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腺体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形成多因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不当或饮食不注意,逐渐形成胃黏膜慢性炎性刺激而造成萎缩;部分患者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造成较强的侵蚀性和损伤,而引起胃黏膜的萎缩。日常饮食方面应注意以软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禁食油炸烧烤、禁烟禁酒。
    2023-07-31
  • 慢性胃炎并发症(视频)

    慢性胃炎并发症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如果不经过规范治疗,尤其是病因不去除,部分病人会向萎缩发展。而萎缩性胃炎已经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慢性胃炎,病因不去除,时间过久可能形成慢性胃溃疡,或发生胃的恶性肿瘤。 慢性胃炎主要是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问题。因此,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胃体炎症时间过长,对叶酸和维生素的吸收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叶酸和维生素缺乏,部分患者会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慢性胃炎有时会对于消化吸收,尤其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产生影响,产生贫血的表现。此外,慢性胃炎时间过长可以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也可以到慢性胃溃疡,甚至胃癌。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