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障碍

  • 应激障碍症会遗传吗(音频)

    应激障碍症会遗传吗
    讲解医师:田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枣庄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心理科
    应激障碍症不会遗传的。应急障碍症的产生有三个主要因素:第一,是出现了应激源,也就是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创伤性事件。第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个体易感素质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是有关系,但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与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环境,以及监护人潜移默化影响应对问题能力方式、患者的安全感等等有密切关系。
  • 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视频)

    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的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1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的差异。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2023-08-03
  • 应激障碍症会导致瘫痪吗(音频)

    应激障碍症会导致瘫痪吗
    讲解医师:田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枣庄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心理科
    应激障碍症可能会出现一时性的瘫痪。应激障碍症的症状表现比较多,其中会因为患者警觉性增高而出现一些相应的躯体症状。这些躯体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出现心慌、出汗、头疼、身体多处不明原因的疼痛以及不舒服,或者会有别的不适感觉等症状。
  • 精神障碍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精神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精神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通常为应激障碍,即遇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所出现的一系列精神活动异常。 目前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存在5-羟色胺功能假说、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假说、多巴胺功能异常假说。确切的病因仍在探索当中,如是否存在脑内某部位的异常,类似于肿瘤、脑梗塞等。
    2023-07-30
  • 精神障碍可以自愈吗(视频)

    精神障碍可以自愈吗
    精神障碍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不可自愈,病程反复、迁延难愈,极个别精神障碍者可自愈。如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去除应激因素后,短时间内可迅速恢复。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呈慢性化趋势,如不及时干预、处理,可出现反复迁延、难愈。如精神分裂症,属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主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同时配合功能康复,尽可能的避免病情反复发作、阶梯性恶化,最终走向慢性结局,甚至走向残疾状态。
    2023-07-30
  • 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怎么办(视频)

    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怎么办
    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发生在天灾人祸、地震、车祸等重大的应急事件后,出现情绪、行为紊乱的症状。其主要包括创伤情景在大脑里反复出现,高度警觉性,对跟创伤有关的情境、事情、人都会回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会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精神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创伤应激障碍自我调节比较困难,必须借助专业的心理或者精神科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干预。
    2023-07-30
  • 莫名其妙的烦躁是怎么回事(视频)

    莫名其妙的烦躁是怎么回事
    莫名其妙的烦躁属于一种病态表现。如果有事情、有原因产生的烦躁,这可能是急性应激障碍方面的精神疾病,天灾人祸、地震、水灾产生的烦躁,也都是病态。一般莫名其妙的烦躁,可以出现在焦虑症上,可以出现在抑郁症上,还可以出现在癔症的人格方面,精神分裂症也有莫名其妙的烦躁。 多种疾病都可以出现烦躁,包括初中中考、高考,考生在考前不能把自己主观心理上的问题反映出来,可能就表现为莫名其妙的烦躁、摔笔、撕书和扔书等行为,这个行为分轻和重,轻度的自行缓解,重度的就需要治疗。
    2023-08-03
  • 每天做噩梦是什么原因(视频)

    每天做噩梦是什么原因
    如果每天做噩梦,先要考虑是不是有睡眠的器质性疾病,这个时候建议做睡眠监测,看有没有器质性的睡眠障碍,如果没有可能与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有关。最常见的是应激之后的障碍,比如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以频繁的噩梦为主要表现的病,或者是急性应激障碍,比如经历战争、地震,经历的犯罪、抢劫经历情况之后就会频繁噩梦,这一类统称为应激障碍。 如果某个人恰好经历过应激事件,然后出现频繁的噩梦,这应激事件可能就跟噩梦有关系。大部分情况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应该会有缓解,如果持续很长时间,生活睡眠质量明显受影响,可能还要合并药物治疗。应激事件之后建议做心理治疗,平复应激事件导致的心理冲击。
    2023-08-03
  • 梦魇是怎么回事(视频)

    梦魇是怎么回事
    梦魇通常为睡眠过程中的焦虑发作,使做梦者惊醒或产生令人不安的梦境,通常做梦者醒来之后,可以明确回复梦境中的内容,伴有较多恐惧或害怕情绪,属于快动眼睡眠中的一种行为。如果儿童有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容易出现让人不安的梦境,部分药物应用,如抗抑郁药、降压药、抗组胺药物,也可能容易引发梦魇。如果为儿童发生梦魇,可以给予患儿心理安慰或脱敏治疗,让患儿将梦境画出来,可能也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恐惧感。
    2023-08-03
  • 5分钟搞懂急性应激反应(视频)

    5分钟搞懂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急性应激反应典型的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可出现定向不佳,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病人言语零乱或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表情紧张、恐惧,动作杂乱而无目的,偶有冲动行为,或向旷野奔跑,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忆。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该疾病的常见病因即精神创伤性,主要包括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遭受特大洪水、地震等;隔绝状态。临床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 急性应激反应的处理即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治疗干预的基本方法是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病人分析发病经过,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且对于有焦虑、心烦不安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治疗。 急性应激反应虽然病程短、预后良好,但起病快、症状表现多样,急性期不仅不配合临床治疗躯体疾病,甚至还有自伤、伤人、自杀等危险的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该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平日里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必要时重新调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培养生活的乐趣,重视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以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