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风红

  • 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视频)

    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的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1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的差异。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2023-08-03
  • 急性应激反应的治疗(视频)

    急性应激反应的治疗
    急性应激反应的处理即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治疗干预的基本方法是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具体如下: 1、心理治疗:急性应激反应皆由明显的强烈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所引起的,因而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在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病人交谈。同病人分析发病的经过,进行解释,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同时给予有力的心理和社会的支持,缓冲病人的创伤性的反应,使其树立信心和战胜疾病; 2、环境治疗: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消除创伤体验,加速症状的缓解; 3、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焦虑、心烦不安或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药,以延长生理睡眠,加强内抑制过程。常用的药物有舒乐安定等,要注意不可过量或长期应用。
    2023-08-03
  • 5分钟搞懂急性应激反应(视频)

    5分钟搞懂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急性应激反应典型的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可出现定向不佳,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病人言语零乱或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表情紧张、恐惧,动作杂乱而无目的,偶有冲动行为,或向旷野奔跑,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忆。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该疾病的常见病因即精神创伤性,主要包括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遭受特大洪水、地震等;隔绝状态。临床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 急性应激反应的处理即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治疗干预的基本方法是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病人分析发病经过,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且对于有焦虑、心烦不安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治疗。 急性应激反应虽然病程短、预后良好,但起病快、症状表现多样,急性期不仅不配合临床治疗躯体疾病,甚至还有自伤、伤人、自杀等危险的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该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平日里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必要时重新调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培养生活的乐趣,重视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以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2023-08-03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视频)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临床上的患者首先要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诊断的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若精神症状症状学的标准不符合,而病程不符合上述的病程和标准时,则诊断为分裂样的精神病。目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现象学因此应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和现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必要时可做人格、智能、认知功能等心理学检测和眼球运动轨迹、脑电图和脑影像学等特殊检查作辅助诊断。诊断时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以及由精神活动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2023-08-03
  • 急性应激反应的饮食提醒(视频)

    急性应激反应的饮食提醒
    急性应激反应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忌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科学制定的食谱,从而保证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的可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拒食的情况下,应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家属劝其进食,帮助患者养成少量多餐的进食习惯,必要时可给予个体患者体外营养的方式,以满足患者的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2023-08-03
  • 急性应激反应的症状(视频)

    急性应激反应的症状
    急性应激反应典型的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可出现定向力不佳,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病人言语零乱或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表情紧张、恐惧,动作杂乱而无目的,偶有冲动行为,或向旷野奔跑,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完全回忆。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的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者,表现为兴奋、激越,躁动不安,言语增多,内容与发病因素有关,带有夸大色彩,夜间睡眠减少等,过去称之为反应性躁狂状态。精神运动性抑制者较少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退缩,缄默不语,或呆若木鸡,长时间的呆坐或卧床无情感交流,近似于亚木僵状态。
    2023-08-03
  • 急性应激反应的检查(视频)

    急性应激反应的检查
    急性应激反应诊断主要依靠的是临床特征、实验室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还没有肯定的诊断标准,具体检查项目如下: 1、实验室检查:及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常规检查,本病目前尚没有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其他病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其他病症的阳性结果; 2、心理状况检查:患者曾暴露于某一精神创伤性的事件,如患者亲自体验、目睹遭遇数件,涉及真正死亡的严重损伤时,或涉及自身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受威胁的事件,患者有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反应; 3、其他检查:如神经系统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另外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心电图检查、胃镜检查。
    2023-08-03
  • 急性应激反应会复发吗(视频)

    急性应激反应会复发吗
    急性应激反应是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可能会出现复发。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可完全缓解。虽然该疾病预后良好,但患者再受到严重精神刺激后仍有可能再发病,所以建议心理指导建议要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药物也可以维持巩固一段时间,尽量避免复发。
    2023-08-03
  • 急性应激反应的预防(视频)

    急性应激反应的预防
    急性应激反应的预防主要在于平日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同时,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同有关方面改善环境,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快脱离发病的环境,包括对患者康复后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帮助、指导和安排,必要时重新调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培养生活的乐趣,重视社会以及家庭的支持系统,以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2023-08-03
  • 急性应激反应的护理提醒(视频)

    急性应激反应的护理提醒
    近年来,我国急性应激反应的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的增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急性应激反应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1、安全护理:为患者创建安静、 舒适的安全护理环境,同时严格控制病房的物品,防止病房内出现玻璃、陶瓷制品以及化学物品,从而避免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出现自杀、自残等现象; 2、饮食护理:保证患者在获得充足的营养的供给,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拒食的情况,应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养成少量多餐的进食习惯,必要时可给予个体患者体外营养的方式,以满足患者的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3、睡眠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业余活动,例如阅读、散步、下棋,不仅能够加强患者的体魄,更能够优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必要时可以使用安眠药; 4、心理护理:在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使之尽可能地淡忘创伤事件,矫正自身的不良的心理。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