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霞

  • 降压穴有哪些(视频)

    降压穴有哪些
    常用的降压穴,临床较多见的,如风池穴、曲池穴、悬钟穴、丰隆穴、三阴交等穴位。 临床有时候用单一的穴位治疗高血压,如双侧悬钟穴,观察双侧悬钟穴的有效刺激,单穴也有一定的效果,血压比较高的患者,易怒,口干口苦肝阳上亢,可以配合选择行间穴或者耳尖泻法,甚至耳尖放血,效果较好。 科研统计,耳尖配合放血,血压20-60分钟可以下降30mmHg,配合高血压药物应用,如络活喜降压效果迅速,而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西医里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跟脏腑脏器、交感神经分布,可以在脊背的温灸拔罐,也能调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2023-07-30
  • 脖子疼怎么缓解(视频)

    脖子疼怎么缓解
    脖子疼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在10多岁的孩子比较多见,可以适当的进行干预,如: 1、过多的伏案、过多使用手机,使脖子项部固定于单一体位时间,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颈部有不同程度的酸、困、沉、胀,通过规避不良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可以通过颈部放松活动,不必过分干预,每30-50分钟间隔,进行抬头远望,肩部绕环; 2、通过休息仍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的方法,如局部的按摩; 3、部分推拿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选取针灸治疗,常用的有风池穴,让病人低头,后仰,旋转,侧屈做这种运动;对于急性的,针灸的效果较好; 4、有慢性劳损的表现,又出现劲椎不同程度增生、生理曲度变直、刺激神经根的患者,甚至合并有上肢的酸或沉胀的病人,可以采用颈夹脊穴,改善局部循环,上肢的酸可以得到缓解。
    2023-07-30
  • 感冒发烧针灸哪些穴位(视频)

    感冒发烧针灸哪些穴位
    感冒发烧,通过针灸能够迅速缓解,常用的穴位主要有太阳、风池、大椎、合谷,但要根据感冒进行中医辨证。 感冒又分为寒、热、湿、虚不同证型,如感冒的病人常伴有咽喉肿痛,属于风热感冒,常在取穴的基础上,配合曲池穴,清热利湿,配合尺泽穴清肺热,配合少府穴点刺放血,症状可以改善; 湿气较重的病人,常配合曲池穴、委中穴等穴位,一般要根据不同的表现,在常规穴的基础上辨证加减,可以收到相应的疗效。
    2023-07-30
  • 产后出汗多怎么调理(视频)

    产后出汗多怎么调理
    产后出汗多,主要是因为女性在特殊的生理期,气血比较亏虚,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腠理结合不是非常致密,容易外感风邪,临床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辨证调护:不要过多的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有利于气血运行; 2、饮食方面:因为身体比较虚弱,对津液的固摄能力、温煦推动能力弱,喝热汤会造成全身大汗淋漓,吃饭可以稍微慢一点,不要吃过于热的东西; 3、产后女性气血比较虚,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补气,常用的气血不足,可以用归脾汤,如果病人需要哺乳,可以采用非药物疗法,足三里穴针灸治疗,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多气多血,一般1-3次会有一定疗效。
    2023-07-30
  • 什么是多汗症(视频)

    什么是多汗症
    西医诊断认为,多汗症是交感神经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引起的汗液分泌过多一种疾病,一般跟胸部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相应的诊断标准为多汗有时限的限制,比如多汗超过半年以上,是诊断多汗症的重要标准,还有如多汗一般是双侧对称分布,初次发病在25岁以前,对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而且多汗症有一定的家族倾向,但多汗症大部分情况在睡眠时能够止汗,如果同时伴发,病史超过6个月,就可以诊断为多汗症。多汗的病人,大部分和内分泌紊乱有关,还有功能性,如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容易手脚出汗。
    2023-07-30
  •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视频)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手足多汗症的患者,西医治疗一般运用镇静类的药物,如抗胆碱类药,外用的止汗剂,包括肉毒杆菌皮下注射,但药物治疗,会有不同程度的口干、视觉障碍,青光眼等反应。 中医的治疗方法首先是根据病人出汗的部位,辨证脏腑失调、阴阳失调、气血失调,对有脾胃实证的病人,要泄实,比如治疗时可以选择天枢穴、足三里穴,对肠胃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天枢、足三里能有效刺激给泄实,阴阳虚实平衡,汗就可以止住了,虚证的患者,如心脾虚的患者,可以运用中药的归脾汤,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如心俞穴、脾俞穴,配合太溪穴补心补脾,调和到比较平衡的状态,气机运行顺畅,很自然的可以止汗。
    2023-07-30
  • 腿疼针灸治疗效果(视频)

    腿疼针灸治疗效果
    腿疼的针灸疗效较好,首先看腿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对于劳累的病人引起的腿疼,平时生活中没有问题,在运动后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可以进行局部的热敷; 2、部分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受限,常取血海穴、梁丘穴、阴陵泉、膝眼,改善膝关节周围气血的运行,改善症状; 3、还有较多见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患者,治疗的根本在腰椎神经根部位,中医在肾俞、大肠俞施针,改善经络,通过止疼效果更好; 4、对于小腿不同程度肿胀的病人,要观察局部皮肤,有没有迂曲,或者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这种病人改善下肢血管的运行障碍,才能有效改善疼痛。
    2023-07-30
  • 产后风的症状是怎样的(视频)

    产后风的症状是怎样的
    产后风和月子病是一个概念,产后风主要表现在她的肢体,单关节或者多个关节出现酸、团、疼、胀、麻木,有些病人出现肿或者晨僵,因为病人关节活动不利,具有游走性,有时在肩膀,有时在膝盖,表现和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表类似,多半具有双侧对称性发作。女性产后身体虚弱,容易外感引起该病,这种病人做风湿免疫类的生化检查结果为阴性。典型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怕风、怕冷,易出汗,穿着比正常人厚,精神情绪不是很好。
    2023-07-30
  • 产后风如何治疗(视频)

    产后风如何治疗
    产后风的治疗分为多方面,主要表现为: 1、中医诊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要重在辨证调护,这部分人怕冷,有不同程度的出汗,要避免受风受凉受寒; 2、女性在特殊的生理期,身体比较虚弱,同要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情志舒畅,体内的气血调和,症状自热缓解; 3、饮食调护,产后期甚至在产后半年都要避免过食生冷、辛辣、刺激的东西,也不能吃过于油腻的东西; 4、产后病人穿衣较厚,要给病人强调不是过分冷,可以适当减少衣服; 5、适当干预,如气虚血虚病人、气血比较瘀滞,在受外感风寒湿邪引起,可以选择当归、人参、山药、熟地益气养血,气血瘀滞病人,可以服用川芎、桃仁; 6、有哺乳需求的,对于气血不足的病人,可以采用足三里穴位进行补气。
    2023-07-30
  • 产后腰酸背痛是什么原因(视频)

    产后腰酸背痛是什么原因
    产后腰酸背疼是常见的症状,常见原因如下: 1、孕后期胎儿入盆,腰椎负担加重,从胎儿入盆到正常分娩以后,脊柱肌肉关节韧带存在松弛的代偿,脊柱固托能力减弱,可能引起腰背疼痛; 2、女性在孕育胎儿和分娩胎儿时,不同程度的失血耗气,造成血亏,肾虚的表现; 3、产后哺乳的需要,休息不够,引起劳损的表现,在哺乳时可以采取卧位哺乳,坐位哺乳腰椎盆腔的负担较重,侧卧位会明显减轻; 4、产后子宫复旧,盆腔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也会造成腰部疼痛,子宫复旧后恶露排除,不同程度都会造成血管反射性引起腰骶部的疼痛。
    2023-07-30